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研究182份大麦和青稞的基因组结构变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齐君

作者: 徐齐君;王玉林;杨春葆;扎桑;于明寨;原红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麦;青稞;基因组结构变异;全基因组重测序;功能分析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20 年 29 卷 010 期

页码: 1502-15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大麦(Hordeum vulgareL.)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基因组结构变异与表型和环境适应差异的遗传机制,以大麦基因组为参考,基于182份大麦和青稞样品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了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结果 表明:182份大麦和青稞样品的平均测序深度约为12X,共获得74 262个结构变异,包含48 078个缺失(65%)、13 461个插入(18%)、7 012个倒位(9%)和5 711个染色体内易位(8%).大麦参考基因组18.72%(7 440/39 734)的基因位于结构变异区内.许多与基因组结构变异相关的基因参与了光系统和防御反应过程.研究认为,基于182份大麦和青稞的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结果将为大麦和青稞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结构变异数据集,并将加深对大麦和青稞物种进化和表型差异分子机制的认识.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禾生指葡孢霉的遗传多样性及对苗期青稞的致病性. 陈琳,蔺瑞明,王凤涛,庞云星,李雪,赵爱平,张艳霞,张金玲,李文兴,何苏琴,冯晶,李赟,文才艺,徐世昌. 2020

[2]青稞品种的专用化鉴定与综合评价. 金彦龙,吴文雪,叶正荣,张建华,娜日玛,刘梅金,吴昆仑,蒋枞璁,杨平. 2023

[3]青稞和普通大麦全谷物功能成分差异分析. 杨涛,闵康,曾亚文,普晓英,杨树明,杜娟. 2015

[4]基于重测序的籽粒型和鲜食型大豆的全基因组变异分析. 郭丹丹,袁凤杰,郁晓敏. 2019

[5]利用重测序InDel位点开发甜椒隐性核不育分子标记. 孟雅宁,严立斌,田玉,范妍芹. 2019

[6]韩国赤芝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 朱风丽,徐晓兰,陈体强,石林春,缪晓青,兰进. 2019

[7]马早期流产相关功能基因挖掘的研究. 吴海青,刘威,马跃军,苏少锋,萨初拉,付绍印,高文渊,李玉荣. 2021

[8]特早花甘蓝型油菜的开花特征及特早花候选基因鉴定. 余华胜,张冬青,陈佳麒,张尧锋,傅鹰. 2021

[9]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赵海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徐杰飞,张振宇,赵星棋,王士强. 2020

[10]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株叶型性状遗传基础剖析. 孙平勇,舒服,何强,邓华凤. 2013

[11]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不同牦牛类群的系谱及遗传结构. 王佟,马晓明,余道宁,马超凡,潘和平,梁春年,扎西塔,阎萍. 2023

[12]离子束诱变体水稻JD-1的表型及基因组变异分析. 敬银钦,高方远,刘利平,苏相文,任明鑫,陆贤军,吕建群,金文杰,胡运高,任鄄胜,任光俊. 2021

[13]沃柑辐射诱变系渝沃无核的果实品质及遗传差异分析. 彭洁,余歆,朱延松,杨胜男,程莉,李仁静,江东. 2021

[14]基于全基因重测序的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抗性相关SNP分析. 徐志豪,周思思,詹儒林,姚全胜,柳凤. 2024

[15]禾荔特晚熟焦核突变体GLL-1全基因组变异分析. 丁峰,李浩然,王金英,彭宏祥,何新华,黄小雄,李平,钟敏芝,覃燕,张树伟. 2021

[16]基于重测序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的全基因组变异挖掘. 张彦威,李伟,张礼凤,王彩洁,戴海英,徐冉. 2016

[17]三倍体香蕉优良品种‘Grand Nain’全基因组变异挖掘. 邵秀红,胡春华,盛鸥,毕方铖,邓贵明,杨乔松,易干军. 2018

[18]猪源艰难梭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张悦,艾伟诚,王斐,梁婉,谢思思,华琳,李春辉,彭忠,吴斌. 2022

[19]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任钰为,陈星,林燕宁,黄潇仙,洪玲玲,王峰,孙瑞萍,张艳,刘海隆,郑心力,晁哲. 2024

[20]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群体结构解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张格格,柳海东,杜德志.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