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的双列杂交图解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丰锁
作者: 周丰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列杂交;成熟期;基因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88 年 02 期
页码: 97-102
摘要: 本文利用在主要农艺性状和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六个大豆基因型间的双列杂交,对成熟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图解分析,并且利用这些性状的数据估算的阵列方差(V_r)和协方差(W_r)等统计量间的关系进行了遗传解释。结果表明成熟期的6×6完全双列群体符合双列分析的所有假设,直线回归系数b=0.7597,与W_r+V_r值的相关密切(r=0.7086),可见早熟基因倾向显性。株高的遗传并不完全趋于显性,很可能存在向高低两个相反方向发展的因素。与株高的遗传动态相仿,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的遗传并不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六个亲本在控制单株粒重的遗传中都存在上位性效应。维尔金带有较多的早熟性和单株粒重的显性基因;设交76—5184具有较多的控制株高和百粒重的显性基因,合丰22号控制主茎节数的显性基因较多。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主要亲本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白云凤,李希陵,孙翊燕,李关健,刘存尧. 1992
[2]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3]大豆杂种产量相关的位点及等位变异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王金社,管荣展,盖钧镒. 2011
[4]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 刘林波,孙万仓,刘自刚,杨刚,武军艳,方彦,李学才,侯献飞,张树娟. 2015
[5]利用双标图筛选棉花创新种质研究. 王士杰,朱继杰,赵红霞,郑莎莎,万艳霞,王国印,李妙. 2014
[6]芝麻对枯萎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王文泉,柳家荣,屠礼传. 1993
[7]双列杂交F_1代加倍单倍体的遗传模型. 张全德,陈世明. 1995
[8]不同熟期小麦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利华,许梅芬. 1997
[9]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沈雪芳,王义发,罗红兵,黄璜. 2010
[10]保护地逆境黄瓜苗期性状配合力分析. 李建吾,毛光志,余纪柱,安红伟,庞震亚. 2004
[11]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研究. 汤圣祥,G.S.KHUSH. 1991
[12]玉米自交系株型和产量性状选育进展及其利用潜势初报. 张彪,兰发盛,滕耀聪,陈宛秋. 1993
[13]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周淼平,马鸿翔,张鹏,张平平,杨学明. 2018
[14]玉米子粒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王玉杰,林秀云. 1997
[15]蚕豆6*6双列杂交子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赵娜,缪亚梅,薛冬,葛红,陈满峰,顾春燕,汪凯华,王学军. 2020
[16]红花双列杂交后代羟基黄色素A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梁慧珍,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薇,李磊,李春明,刘新梅,张收良. 2020
[17]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子代数量性状比较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 孙静,陈明强,魏海军,邓正华,李有宁,金朝焕,王继金,王雨,石承开,黄超旬. 2020
[18]糯玉米籽粒体积双列杂交分析. 陈坚剑,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5
[19]鲜食糯玉米苞叶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吕桂华,陈坚剑,徐秀红,郭国锦. 2015
[20]金针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引芳.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豆阶段发育动态模型的研究与建立
作者:张敬涛;周丰锁;王谦玉;王成;赵桂范;史占忠;崔冶;赵广山;乔连成
关键词:大豆;阶段发育;动态模型
-
大豆生育阶段动态模型的研究
作者:张敬涛;周丰锁;褚宏艳;王成;郑天琪;窦河;刘文波
关键词:大豆;生育阶段;动态模型
-
大豆新品种合丰35号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郭泰;刘忠堂;齐宁;周丰锁;吕秀珍;韩玉章;张荣昌;胡喜平;王志新;吴秀红
关键词:大豆;选育;推广;合丰35号
-
三个大豆杂交组合中五个农艺性状基因效应的遗传分析
作者:周丰锁
关键词:
-
大豆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作者:周丰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