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如何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道福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1988 年 06 期

页码: 4-6

摘要: 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我院及时地作出了由科研事业型向科研经营型转变的决策。这个决策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至少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由过去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向着现在的多产业结构转变,如茶叶加工技术开发、专复肥的开发、吨粮技术开发、水果开发利用、种子开发等,有的已见成效,有的初露锋芒,为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开发创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第二,科研人员及职工转变观念,增强了商品经济意识,十分重视面向农村商品经济进行选题研究与开发,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研究方向任务和仲品结构。‘“第三,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已初步引入科研和开发领域,经营承包、租赁。招标等多种竞争方式,激励着职工争先创收。以19阶年同19别年比教,我院总收入增长8了%,纯收人增长46%,其中开发和技术收入增长81%。但是,必须着到,目前我们的农业科研仍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研究领域过窄,专业与学科不配套。由于传统砚念的影响,我省农业科研分散,管理多头,我院研究停留在不完备的种植业上,养殖、加工以及农业经济很少研究。这种状况不能客观地反映农业科学的自身特点,不利多学科协同攻关,不能更多地提供技术成果,为当前商品经济的发展搽各。二臭经费不足,搞活自身经济起步难。我院事业掘刷职工2152人,1987年事业彭拨款为431.1万元(包括专项拨款),人平2000元,科技三项费150万元,人平650元。在中央科技体制改革方针指导下,我院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虽然作了各种各样的探索,艰难地寻找出路,少数科研所迈出了可喜步伐,但从总体春 全院仍然难以耪脱经贷木毡的自难局面。三是在新技术革命挑战面前,人才和设备准备不足。农业生物、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绔多技术专业缺乏多学科配套协同攻关,人才单一,科研仪器分散而且陈旧。要解决当前农业科研申 面临的治台问题;队根木上说,必须酵耽化改竿。 一、透岛农材商忌经济的羹革,必须玫颈科郁体瞩 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迫使农业科研体制必须改革。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酷科研涉及面窄和项目单一,绦合研究受到限制,加之长期以来挂靠行政机树,科研活动往往受 “服务中心”,的冲击,科研所形成c部门私有制”,科研配套设施小而全,使有限的人、才、物无法集中,因此这种体制阻碍着科研内部机制的运行,不适应当前经济变革的形势/为使农业科技体制转入新的体制轨道,我们建议: ’1.农业科研机构应归口管理。现代科学技术有向两极扩展的趋势,而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厂用又具整体性,需要有多种学科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农科院作为省一级的农业科研的权威单位,在机构的设置上就应体现这个特点。因此,我们设想除现有的畜牧、水产、棉花、麻类应归口之外,还应根据湖南的优势和特色建立一批区域性、专业性的研究所,如烟叶、油料、蔬菜、药材、灌溉、加工等。新组建所的经费来源,可以靠组建者援助、国家拔术改进税中支给、合同项目拨款、科研开发收入等多种渠道解决。这样,农科院才能形成立体结构,由单一的种植研究变为全省种养加综合配套的研究中心,以发挥立体结构的整体功能,才能适应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才能对全省农业科技工作作出权威性的指导。只有建立这种科研结构体系,才能总揽农业科技事业的全局,解决全省重大的农业科技问题,荧能承担全国性区域性的科研任务,为农村商品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2.多渠道争取经费未源。为了克服农业科研单位单纯依赖国家“等米下锅”的弊病,和摆脱当前人不敷出的经济困境,农业科研单位要在国家科技休制政革决定的指引卜 依搅自己的力最多渠道争取绎费来断(】)分类管邵,》--标准,核定驮本趴现有的事业费按现响亚吃事业费的人贝结构核定基本费,一定几年不变。(2)科技三项费和其他科研经费改为种研基朵。基朵评审、项目招标,既要充分发挥专家噗团的榔审、决策付用,又要使研究集团或个人在平等的机会下竞争。(3)以社会经济效益计算,提取农业技术改进费,按贡献和效益返还给科研单位。(4)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增加技术性收入。(5)管好用好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投资效益。(6)增加生产性收入,利用科研基地和设施,生产小批量高技术产品。(7)面向社会,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委托项目和经费。(8)积极争取国际合作研究和援助。(9)对收入稳定的短平快项目或临时需要,可采用集资入股或申请贷款的方式解决。上述多渠道解决经费来源的好处是:(1.)能给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优势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二)经费与效益挂钩,有利增加动力和活力;(3)可促进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按照生产和市场需要进行凋整和组合;(4)国家可通过事业费、任务费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 二、放开振活,地强科研单位自我发屈的能力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指导下,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放宽视野,摆脱束缚,以科学的态度开创自己的新路。首先,应看到农业科研单位本身的特点。农业科研周期长,出成果的时间少则二三年,多则十来年。因此,必须有稳定的投资作保证。农业限制因素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同时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共同制约,研究条件和试验过程可控性差,因而风险多,难度大。农业科研成果的效益高,但难于商品化。其次,当前农业科研单位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科研机构布局不当,体制不合理,机构设置部门、条块分割,科研单位自身政研不分,客观上眼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二是经费严重不足。近几年由于人员增加,工资补贴标准鞘高,物价上涨等囚素,入不敷出的状况将继续加剧。三是贡献与经费分离,上级拨款、投资与科研成果多少、效益大小全无关系。这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既不朗发挥科研单位的整体效益,也限制了优势学利的发展。四是。【瞥部门瞥得过多过绷,造成了刷研机构的封闭佚,依赖您*阳制了创造性和I。]J+J-。 根据上述特点和问题,笔者认为,放洁种研单位必须带虑以下一些原则: 1.切实补人竞争机制。竞争是促进学术繁朵、利学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研究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让科研单位在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竞争,把资金投放与研究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经营项目,必须实行招标、租赁等形式承包,明确规定必须达到的承包指标。使科技人员或经营者与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挂起钩来。.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研究机构的危机感和竞争怠识,迫使研究机构和人才按优化原则进行调整和流动。 2.政、研、企要分开。行政要求集中统一,等级分明)科研要求自主灵活,开拓创新;企业要求独立自主,创收多利。三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硬性捆在一起,必然出现互相扯皮、力量内耗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按照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科学优化组合。农业科研单位的政、研、企分开之后,其工作方式应由直接的微观的管理为主转变成间接的宏观的管理为主,放权于“研”,放权于“企”。强化与社会的横向联系,密切科研与经济、生产的关系,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3.经费与贡献紧密挂钩。经费与贡献挂钩是破除科研机构吃国家“大锅饭”的有力措施,是“按劳分配”的体现。今后农业科研单位的经费来源,国家应以科研单位所出成果及取得社会效益的多少按比例追还给科研单位,改变目前科研单位到处“乞讨”和幂政府财政“施台”的状况.经费与贡献挂钩至少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事业罚的分配与科研机构纵向任务大小、完成好坏、成果多少挂钩;二是伤术性收人的留成与收入挂钩,即收入愈多,留成比例愈高,三是农业技术改进费返还给科研单位的数额与成果推广的面积和效益挂钩。这样挂钩有利于挖掘科研机构内部的陋力,调动承祖任务、;技术创收和推广成果助积极性。 4.注重经济效益。近年来,科研单位重视技术创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把竞争机制引入科技领域和经营领域,促进科研与经济结合。引导科研单位长人经济、发展多种形尤的经济实体,Ij缓解经沾困境是必紫的,但应从长远目+y出发,合搜布局,──以自身优势为立足点,不能因小失大。在创收的过唆叭-竖注重效益第一的原则,增强9我发展能力,为科研增添后劲。 ’Z、克分发捍叔有优务J$#N成果商岛ie 农业凋技成果有实物型成果、技术型成果和知识型成果。除知识型成果难以转化为商品之外,买物型和技术型成果可通过各种渠援/逐步实现商品化。 ”’豆.继续发挥育种优势。选育新的品种、种苗、。种裔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大沈势,而且这些都是’硬仲”,y易形成商品。特&U是农作物的杂交一代种子,如我院的分交水稻、辣椒、四瓜、茄子、油莱等,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商品,通过多基地繁育,组成联合开发集划,花囤内和国外都响较大的竞争力。 二.斤友优质高泣。?科技成果。从长远︻看,科研单位技术开发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椎广、开发自己的成果为主,赖合引进技术。因此,科研单位要面向商品经济生产,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选择研究课题,组织力景,胁作攻关,快出多出高质量、简水平、高效益的利技成果,为开发打好基础。如我院的茶叶拼配加工之所以能够持久不衰,前景宽广,是囚为有技术内涵和后续仆用。因此,我们不能离开科研来谈开发,必须加强科研,为进一步刃发创收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捉供后备产品。 3.积板面向人利。创办、联办各抑技术经济实体,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农村捅品经济。 4.开展多种有偿技木服务。采用技术咨询、披术承包、技术琅训、委托试纷、提供信息等方式,既能促进农村商品牛产的发展,又能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农业科研单位如何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思考@谢道福$湖南省农科院计财处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