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产焰坤

作者: 产焰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短季棉;麦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1 年 01 期

页码: 29-32

摘要: 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选用耐迟播、早熟、高产的短季棉品种,如皖夏棉1号、中14、中375等,以及"密矮早"栽培模式.一般亩产小麦250~350公斤,皮棉60~70公斤.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饲料不同加工粒度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李文刚,闫益波. 2020

[2]间作模式对桑园土壤养分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周丽,贺兵,李冬兵,刘学锋,曹文,余世权,刘筱雪,王一. 2023

[3]发酵血粉饲养黄羽肉鸡的效果. 何廷,梁琳,潘穗华,莫棣华,苏基双,陈颖俊. 1992

[4]安徽省沿江棉区夏棉适宜性研究. 易成新,李文才,唐胜. 1993

[5]不同密度下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研究. 房卫平,谢德意,李文,马宗斌,李伶俐. 2011

[6]徐淮地区种植密度对短季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冯营,胡新燕,孙亚伟,赵明明,李卫华. 2018

[7]基于SSR标记的短季棉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浩东,肖才升,李庠,匡政成,王为,李育强. 2014

[8]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海洋,陈建平,王永慧,蔡立旺,戚永奎,施庆华,张萼. 2013

[9]短季棉新品系豫早1109产量构成因素的数量分析. 玉新望,王惠萍,冯复全,李俊尧,张鹏飞,张廷鹤. 1993

[10]晋南麦后直播短季棉主要性状分析. 胡晓丽,姜艳丽,宋建中,皇甫张龙,解保家. 2015

[11]短季棉与大球盖菇接茬两熟高效种植技术. 聂军军,崔正鹏,徐士振,李振怀,刘国栋,张冬梅,张艳军,战丽杰,孙琳,聂阳,李维江,代建龙,董合忠. 2024

[12]短季棉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分析. 田锋,范术丽,魏恒玲,王寒涛,赵树琪,庞朝友,胡守林,喻树迅. 2017

[13]我国短季棉50年产量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喻树迅. 2005

[14]短季棉霜前皮棉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冯复全,谢德意,王付欣. 2004

[15]干旱胁迫对短季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王付欣,谢德意,王惠萍,冯复全,张明勤. 2001

[16]麦棉两熟棉花杂交种——中棉所94A361. 范术丽,王寒涛,庞朝友,魏恒玲,宋美珍,王晖,喻树迅. 2016

[17]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现状及展望. 郭香墨,余学科,张金彪,李琳,王慧彬. 2013

[18]转基因抗虫短季棉新品种豫早棉91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武,吕淑平,聂利红,赵付安,谢德意. 2013

[19]我国短季棉纤维品质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振乾,银川,王锐,段永民. 2002

[20]短季棉复播技术. 郭文治,王广学.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