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碱性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微微
作者: 张微微;周怀平;黄绍敏;杨军;刘树堂;马俊永;张淑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碱性土;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有效磷效率;有机质;磷盈亏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1 年 27 卷 002 期
页码: 263-2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磷素易于在土壤中固定,碱性土壤更甚,影响着磷肥的肥效和利用效率.研究长期施用磷肥对我国北方碱性土有效磷与磷盈亏的影响,为碱性土地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基于河北、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和山西的6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周期为1991-2011年.所有定位施肥试验均设有不施磷肥(P0)、单施化学磷肥(P)、化肥配施秸秆(P+S)、单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有机肥(P+M)5个处理,施磷方式和施磷量不同.分析了土壤有效磷、作物产量、有机质、pH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土壤磷盈亏、磷肥利用率的关系,用冗余分析得出每100 kg/hm2磷盈余下土壤有效磷变量(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P0处理土壤磷亏缺为-357.73~-28.21 kg/hm2,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下降,下降速率为0.14 mg/(kg·year),此处理下作物产量较低,小麦低于2000 kg/hm2,玉米低于400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P,P+S,M,P+M)土壤磷表现为盈余,21年连续施肥磷总盈余为23.65~860.93 kg/hm2,磷盈余量顺序为P+M>P>P+S>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上升,年平均上升速率为P+M[4.85 mg/(kg·year)]>M[1.87 mg/(kg·year)]>P+S[0.65 mg/(kg·year)]>P[0.63 mg/(kg·year)].施用磷肥的小麦产量为3399~7880 kg/hm2,4个施磷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玉米产量为4186~9176 kg/hm2,以P+M处理玉米产量最高,P处理最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可以用Mitscherlich方程模拟(P<0.01),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增加,在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达到22.47和20.68 mg/kg后不再增加.小麦P+S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17%;玉米以M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21年均值为16.45%.小麦和玉米磷肥利用率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而上升,以P+S处理上升最快,P+M处理上升最慢.5个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盈亏均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土壤每亏缺P 100 kg/hm2,土壤有效磷下降0.90 mg/kg;每盈余P 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量为M(22.10 mg/kg)>P+M(10.60 mg/kg)>P+S(3.90 mg/kg)>P(2.60 mg/kg).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能解释土壤有效磷效率变异的85.0%,是土壤有效磷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碱性土壤上小麦和玉米的磷肥利用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提高作物磷肥利用率的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是提升土壤累积磷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长期单施有机肥或者化肥配施有机肥的土壤有效磷效率较高.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潮土有效磷含量较高,容易造成磷在土壤中的淋洗和固定,需减少磷肥总施用量并适当提高有机肥的比例,从而达到农学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我国主要作物磷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程明芳,何萍,金继运. 2010
[2]不同磷肥调控措施下红壤磷素有效性和利用率的变化. 王一锟,蔡泽江,冯固. 2023
[3]哥伦比亚有关清除表土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张俊生,冯波,杨旭. 2002
[4]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张爱君,魏猛,唐忠厚,史新敏,陈晓光,李洪民. 2014
[5]作物产量对土壤pH的响应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连旭东,张璐,刘思汝,蔡泽江,郑磊,张强,周建利,徐明岗. 2023
[6]中国主要土壤有效磷演变及其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 展晓莹,任意,张淑香,康日峰. 2015
[7]稻秸还田方式对酸性和碱性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梅沛沛,余常兵,吴言凤,李银水,胡喜巧,黄玲. 2020
[8]碱性土上GF677与毛桃植株铁素分配规律及根系铁吸收差异研究. 陈栋,邱东昀,祝进,钟小江,宋海岩,李靖,杨文渊,江国良. 2018
[9]川中丘陵区碱性土对GF677和毛桃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宋海岩,陈栋,李靖,孙淑霞,江国良. 2018
[10]碱性土上GF677与毛桃叶片叶绿素合成及叶绿体结构差异性研究. 陈栋,李靖,钟小江,杨文渊,祝进,江国良. 2018
[11]碱性土上GF677与毛桃植株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对比研究. 陈栋,邱东昀,钟小江,祝进,宋海岩,李靖,杨文渊,江国良. 2018
[12]碱性土上GF677与毛桃植株铁素分配规律及根系铁吸收差异研究. 陈栋,邱东昀,祝进,钟小江,宋海岩,李靖,杨文渊,江国良. 2018
[13]碱性土改良施肥对沃柑果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喻莹,贾晓晨,夏心杰,吕强,谢让金,马岩岩,郑永强,易时来. 2025
[14]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刘彦伶,李渝,张雅蓉,张文安,蒋太明. 2016
[15]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变化. 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柳开楼,余喜初,徐小林,周利军,胡惠文,王赛莲. 2015
[16]长期施肥条件下黄潮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魏猛,张爱君,李洪民,唐忠厚,陈晓光,诸葛玉平. 2015
[17]长期施肥下褐土中不同磷组分对磷素盈余的响应. 杜艳玲,周怀平,杨振兴,程曼,解文艳,郭晋,王志伟. 2018
[18]长期施肥下黄土旱塬黑垆土磷平衡及农学阈值. 王淑英,樊廷录,李利利,赵刚,张建军,李尚中,王磊,党翼,程万莉,唐小明. 2020
[19]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孙翠平,张英鹏,罗加法,仲子文,孙明,李彦,刘兆辉,井永苹,薄录吉. 2019
[20]长期不同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的盈亏及有效性. 陈庆瑞,郭松,陈琨,秦鱼生,涂仕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QTL-Seq的水稻籽粒蛋白含量性状的QTL定位
作者:林添资;孙立亭;景德道;余波;曾生元;李闯;钱华飞;杜灿灿;胡庆峰;杨军;周义文;巫章平;龚红兵
关键词:水稻;食味品质;稻米蛋白质含量;QTL定位
-
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作者: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土;有机碳;固碳速率;作物产量
-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
作者:丁世杰;黄绍敏;张水清;郭斗斗;宋晓;张珂珂;岳克;郭腾飞
关键词:施肥模式;有效氮;有机氮矿化酶;氨化作用强度;硝化潜势
-
福建省再生稻生产:举措、挑战与应对策略
作者:杨军;阮妙鸿
关键词:福建省;再生稻;粮食安全供给;农业强国建设
-
灌水和施硅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金阳;曹彩云;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张俊鹏;党红凯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制度;硅肥;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产量
-
瑞香、白鸡冠等18个杂交创新种质主要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钟秋生;杨军;林郑和;单睿阳;黄婷;陈常颂
关键词:茶树;杂交创新种质;农艺性状;EST-SSR;遗传多样性
-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同化利用玉米秸秆碳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
作者:陈霄龙;郭腾飞;张倩;岳克;张珂珂;宋晓;丁世杰;张水清;黄绍敏
关键词:13C玉米秸秆;DNA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微生物类群;群落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