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系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丽娟
作者: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常雪;丁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效果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科学
ISSN: 1003-8701
年卷期: 2015 年 40 卷 04 期
页码: 48-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室内和网罩试验,对7个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及单雌产卵粒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赤眼蜂寄生玉米螟的效果不同,在同一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品系赤眼蜂在不同基质玉米螟卵块上寄生也不同,蜡纸玉米螟卵块和鲜玉米叶子玉米螟卵块相比,多数赤眼蜂更趋向在鲜玉米叶子卵块上产卵;网罩下赤眼蜂寄生玉米苗上的玉米螟卵块效果更好,卵粒寄生率可达39.45%~70.48%;筛选出寄生玉米螟效果好的品系为:S-AC品系和M-TC品系,可应用于二代玉米螟的防治。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赤眼蜂对不同基质的玉米螟卵的寄生选择性.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丁岩,常雪. 2016
[2]几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差异性. 邓金花,顾俊荣,董明辉,杨代凤,刘腾飞. 2012
[3]三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控害效果比较. 李姝,郑和斌,陈立玲,陈俸,郭荣,王彬,张帆. 2018
[4]镉胁迫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的影响. 王杰,刘莎,甘甜,邸宁,王甦,李元喜. 2023
[5]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6]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7]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葡匐型绿豆对…. 郑礼. 1997
[8]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王连霞,何康来,罗宝君,赵秀梅,姜晓军,郑旭,袁明. 2015
[9]鲜食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刘洋. 2020
[10]半自然条件下几种赤眼蜂及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寄生能力比较. 张帆,王素琴,张君明,孟昭君,李德刚. 2004
[11]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比较. 王连霞. 2013
[12]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沈凤云. 2010
[13]黑龙江省二代区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模式效果. 赵秀梅,王立达,李青超,郑旭,王连霞,刘洋,刘悦,兰英,韩业辉. 2022
[14]赤眼蜂控制华南地区玉米螟研究. 张广燕,王燕君,王鸿昌,李敦松. 2008
[15]加快玉米螟赤眼蜂群体的改良、生产和应用. 武予清. 2010
[16]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螟发生及赤眼蜂寄生的影响. 李丽娟,鲁新,周淑香,张国红,丁岩,刘宏伟. 2013
[17]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 陈立玲,张庆贺,薛争,白洪玉,张振铎,吕跃星,鲁新. 2015
[18]玉米暝赤眼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Hass.,SA. 1996
[19]高效寄生亚洲玉米螟赤眼蜂种及品系田间防治效果. 张帆,孙光芝,李赤,孟昭君,李忠友. 2004
[20]绵羊痒螨寄生移行及侵袭活动的观察. 陈志蓉,连宏军,徐雪平,柳建新,田晶华,李迎利.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冯超红;李丽娟;张姣姣;王俊美;李亚红;刘露露;韩自行;石瑞杰;万鑫茹;徐飞;宋玉立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苯醚甲环唑;根际微生物;镰孢属;共现网络
-
二化螟危害水稻产量损失研究
作者:赫思聪;周淑香;李丽娟;高月波;毛刚;刘剑;孙康娜;李光雪;鲁新
关键词:二化螟;产量损失;水稻;经济阈值
-
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苹果蠹蛾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金花;田成丽;姜纬明;丁岩;周佳春;李茂海
关键词:苹果蠹蛾;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温度;湿度;紫外线
-
吉林省中部地区露地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及其发生动态研究
作者:高芃;周淑香;赫思聪;高月波;李小宇
关键词:吉林省中部地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动态
-
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应用
作者:张强;张云月;朱晓敏;路杨;常雪;高悦;赫思聪;李茂海;田志来
关键词:东北大黑鳃金龟;蛴螬;球孢白僵菌
-
14种除草剂对野稷的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
作者:王义生;贾娇;张伟;孟玲敏;常雪;苏前富
关键词:野稷;除草剂;活性;防治效果
-
球毛壳菌促生防病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冯超红;李丽娟;张姣姣;王俊美;宋玉立;李好海;徐飞
关键词:球毛壳菌;生防机制;应用潜能;发酵工艺;基因工程;生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