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野生稻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汤圣祥

作者: 汤圣祥;魏兴华;徐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稻;遗传资源;遗传评价;生物技术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8 年 9 卷 02 期

页码: 223-2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稻属(Oryza Linnaeus)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澳洲的77个国家。近代多学科研究表明,野生稻存在着众多的优良性状,包括抗病虫、耐寒、耐盐碱、耐旱、耐荫、节间伸长、胞质雄性不育、大柱头、大粒、早熟、广亲和、高生物产量等,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其潜在作用日益凸显。野生稻的遗传评价和利用,已从传统的个体水平进入到DNA水平,并取得了瞩目的进展。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胚拯救、体细胞融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原位杂交、外源基因渗入系构建、基因定位、稻属野生种的全基因测序和文库构建等,为野生稻有利基因的评价、有效转入栽培稻提供了技术支撑。传统有性杂交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克服栽野生殖障碍、利用野生稻优良基因的有效途径。

分类号: S511.9

  • 相关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高飞,韩旭思,周宜君,王磊,沈光涛. 2011

[2]对INGER水稻种质的遗传评价的利用. 汤圣祥,余汉勇. 2002

[3]对INGER水稻种质的遗传评价和利用. 汤圣祥,余汉勇. 2002

[4]四川地方小麦种质研究的最新进展. 杨武云,胡晓蓉. 1996

[5]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糯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桂跃,赵福成,谭禾平,卢德生,包斐. 2013

[6]小麦对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tritici)的抗性特点和遗传评价. 庞家智,刘俊秀,孙芳华,曾浙荣,周桂英. 1995

[7]2个柑橘三倍体有性群体果实糖酸性状遗传评价. 王婷婷,周阳广,朱虹娴,张苗,段耀园,曹惠祥,管书萍,解凯东,伍小萌,龙春瑞,高俊燕,郭文武. 2022

[8]太湖鹅4个群体保种效果的遗传评价. 刘宏祥,王健,宋卫涛,朱春红,陶志云,徐文娟,章双杰,李慧芳. 2021

[9]2008年引进国外水稻品种在广东的评价试验. 陈建酉,周汉钦,潘大建,李晨,范芝兰,陈雨,刘维. 2009

[10]‘银河’蟠桃果实性状遗传评价及育种利用探讨. 许建兰,马瑞娟,俞明亮,沈志军,张斌斌. 2014

[11]小麦品种农林46的耐湿性遗传评价. 曹旸,蔡士宾,朱伟,方先文. 1992

[12]棉花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创新利用. 杜雄明,刘方,王坤波,贾银华,周忠丽,何守朴,龚文芳,潘兆娥,王立如,耿晓丽,庞保印. 2017

[13]贵州黑山羊的遗传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许茹琳,孔德顺. 2014

[14]黔北黑猪的遗传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张晓可,罗治华,刘镜,焦仁刚. 2013

[15]威宁牛遗传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刘镜,何光中,何明才,杨洪茂. 2013

[16]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2016). 陆建良,叶俭慧,赵东,马士成,叶翠平,袁从波,郑新强. 2017

[17]黎平黄牛遗传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刘镜,何光中,杨红文,焦仁刚. 2013

[18]贵州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利用. 田永辉,梁远发,龙明树,罗显扬,鄢东海,周国兰. 2007

[19]切实加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刘娣. 2012

[20]百宜黑鸡遗传资源调查. 阳光远,张小林,黎华君,李元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