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的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豹

作者: 徐豹;庄炳昌;徐航;路琴华;王玉民;李福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大豆;半野生型;脂肪;多样性;地理分布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93 年 04 期

页码: 269-2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根据原产中国各地5147份野生大豆种子的脂肪含量分析结果,发现:1.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4~(***))。2.4162份野生型(百粒重≤2.5g)脂肪含量为9.23%,542份半野生Ⅰ型(百粒重2.51—5g)为13.01%,443份半野生Ⅱ型(百粒重>5g)为15.23%。3.野生型脂肪含量与原产地经度(°E)呈显著负相关(r=-0.8862~(**)),与原产地纬度呈单峰曲线关系,高峰区出现在38°N。4.野生型脂肪含量最高区出现在中国西北高原区(38—39°N,104—109°E),其次为西南的西藏和云南高原区。低区出现在东北地区和29°N以南地区。5.半野生型大豆脂肪含量与纬度间呈双峰曲线关系,双峰间的低谷与野生型的高峰区接近。6.讨论了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Soja亚属大豆的进化、起源地之间的可能联系。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 庄炳昌,徐航,王玉民,路琴华,徐豹,李福山. 1996

[2]中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种胚超氧物歧化酶的酶谱型及其地理分布. 徐豹,庄炳昌,路琴华. 1990

[3]一年生野生大豆地理分布研究情况. 魏然,崔杰印,杨树,张武,项鹏,位昕禹,王舒,李敏. 2024

[4]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杨光宇,王洋,马晓萍. 2000

[5]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fredii)研究的最新进展. 喻勇,葛诚. 1991

[6]世界野生大豆的生态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 徐豹,路琴华,庄炳昌. 1989

[7]中国野生大豆种子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刘兴媛. 1992

[8]叶点霉属真菌寄主(宿主)和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吴石平,陈文,刘作易. 2015

[9]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 刘本英,孙雪梅,宋维希,蒋会兵,矣兵,段志芬,马玲,汪云刚,孙承冕. 2010

[10]云南南瓜资源地理分布的多样性. 龙荣华,梅媛媛,梁明泰,周萍兰,朱莉. 2011

[11]华南野生大豆GmPAP1基因多样性分析. 程春明,杨存义,马启彬,年海. 2010

[12]重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区域居群表型多样性初步分析. 陈红,张志良,王克晶,张继君,李泽碧,曾宪琪,贾兰,李向华. 2010

[13]伊朗针蓟马亚科及其一新纪录属——滑胸针蓟马属(缨翅目)(英文). 马吉德,陈学新. 2012

[14]西藏疏菜病虫地理分布初步研究. 王保海,王翠玲,李晓忠,孔常兴,赵好信. 1996

[15]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刘声传,曹雨,鄢东海,魏杰,赵华富,段学艺. 2013

[16]樱属(Cerasus Mill.)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陈璋,吕月良. 2011

[17]青海蚕豆地方品种资源的生态型与地理分布. 刘玉皎. 2007

[18]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分布及其与水热关系的分析. 郑道君,云勇,吴宇佳,李海文,张治礼. 2012

[19]中国棉花枯萎病菌群体变异的跟踪报道. 丁之铨,孙文姬,郭杰. 1998

[20]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入侵特性、地理分布和风险评估. 丁丹,陈超.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