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构建及花色和种皮色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健

作者: 宋健;熊亚俊;陈伊洁;徐瑞新;刘康林;郭庆元;洪慧龙;高华伟;谷勇哲;张丽娟;郭勇;阎哲;刘章雄;关荣霞;李英慧;王晓波;郭兵福;孙如建;闫龙;王好让;姬月梅;常汝镇;王俊;邱丽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NAM群体;花色;种皮色;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003 期

页码: 556-5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 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 41(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亲本组合的RIL群体基本聚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遗传结构.利用该NAM群体亲本间花色和种皮色具有显著差异的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 1 个主要位点qFC13-1 与花色显著关联,该位点与W1 位点重合;定位到 12 个位点与种皮色显著相关,其中 9 个位点为 3 种以上方法共定位,3 个位点为 2 种方法共定位,包括 4 个已知位点和 8 个新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NAM群体适于进行大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为大豆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绿豆几个表型性状的遗传特性. 王丽侠,程须珍,王素华,刘岩. 2013

[2]利用SLAF-seq结合BSA方法发掘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 郁晓敏,金杭霞,杨清华,傅旭军,郭丹丹,吕晓男,袁凤杰. 2021

[3]褐色种皮大豆与其黄色种皮衍生亲本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 续曲,郭勇,邱丽娟. 2013

[4]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宋健,郭勇,于丽杰,邱丽娟. 2012

[5]大豆花色研究进展. 刘晓冬,王英男,齐广勋,赵勇,仲晓芳,董英山,王玉民. 2017

[6]大豆花色基因研究进展. 肖红艳,丁孝羊,韩德复,张春宝. 2023

[7]江苏省育成大豆品种(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海风,程保山,杨加银. 2013

[8]大豆荚数垂直分布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杜晶,李文霞,董全中,王萍,苏代群,孙明明,宁海龙,李文滨. 2019

[9]RIL群体中大豆籽粒脂肪酸组分QTL分析. 王茜,刘兵强,贾馨元,杨庆,黄冀楠,史晓蕾,杨春燕,陈庆山. 2023

[10]来源于野生大豆的多小叶性状遗传分析(英文). 王克晶,李福山,周涛,许占有. 2001

[11]DNA导入和系选大豆品种及其亲本遗传关系的SSR标记分析. 关荣霞,张磊,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2010

[12]来源于野生大豆的多小叶性状遗传分析(英文). 王克晶,李福山,周涛,许占有. 2001

[13]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 张海平,吴书峰,王志. 2016

[14]对大豆耐萎蔫材料PI471938根系和地上部的性状鉴定、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吕彩霞,郭建秋,王英,冷建田,杨光明,侯文胜,吴存祥,韩天富. 2010

[15]大豆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陈华涛,陈新,喻德跃. 2011

[16]大豆脂肪氧合酶缺失种质的筛选及脂肪氧合酶的遗传研究. 麻浩,江巨鳌,田森林,丁安林. 2002

[17]浙江省春、夏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寿惠霞,朱文英,朱丹华,朱申龙. 1993

[18]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许占友,李磊,常汝镇,邱丽娟,汪茂斌,李智,于伟,李向华. 1999

[19]大豆对SMV 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 郭丹丹,陈海峰,杨中路,单志慧,朱晓玲,陈水莲,周新安,周蓉. 2012

[20]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魏荷,王金社,卢为国.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