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尺度推绎方法的生态脆弱区耕作适宜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英彬

作者: 何英彬;姚艳敏;唐华俊;杨鹏;王利民;邓辉;Luca Ongaro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机械化;传统耕作;尺度推绎;土地单元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01 期

页码: 263-2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山西寿阳县的玉米和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尺度推绎方法开展机械化与传统耕作方式下区域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与小麦适宜种植面积皆要大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下2种作物适宜种植面积,而无论是机械化种植还是传统耕作小麦适宜种植区面积皆大于玉米种植适宜区;(2)2种作物种植适宜区空间分布呈两极化特征,即高度适宜区与永久非适宜区占据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3)2种粮食作物高度种植适宜区基本集中在寿阳县北部黄土高原的塬、沟地貌区及坡度较小的山区。建议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下皆是中、高度种植适宜区域采取机械化种植方式,而在仅适宜传统耕作的种植适宜区采取传统方式耕作。

分类号: S344

  •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尺度推绎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例. 何英彬,陈佑启. 2004

[2]基于GIS的尺度推绎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例. 何英彬,陈佑启. 2004

[3]基于尺度推绎法的生态脆弱区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评价(摘要)(英文). 何英彬,Luca Ongaro,王毅敏. 2009

[4]基于尺度推绎法的生态脆弱区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评价(摘要)(英文). 何英彬,LucaOngaro,王毅敏. 2009

[5]基于GIS的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 朱大威,朱方林. 2019

[6]黄河淤区土壤质量及土地适宜性分析. 史福刚,姚健,帖建伟,杨稚娟. 2012

[7]川西高原典型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曹杰,何鹏,陈春燕,刘远利,邵周玲,高文波,廖桂堂,林正雨. 2024

[8]国外基于GIS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何英彬,陈佑启,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 2009

[9]基于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的清水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张环,刘淑英. 2012

[10]不同政策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 何英彬,唐华俊,杨鹏,姚艳敏,陈佑启,陈仲新,李建平. 2010

[11]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和产沙量的影响. 杨丽娜,王永双,白毅. 2006

[12]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陈晓冰,严磊,李振东,SAEED Rad,陈廷速,甘磊. 2019

[13]低碳农业的重要技术——免耕栽培. 成燕清. 2010

[14]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木薯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Priscila Gonzales Figueiredo,Silvio JoséBicudo,Songbi Chen,Adalton Mazetti Fernandes,Fábio Yomei Tanamati,Astride Stéphanie Mouafi Djabou-Fondjo,杨雅婷. 2020

[15]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Ⅱ.连年免耕和深松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王育红,蔡典雄,姚宇卿,吴雪萍,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 2010

[16]免耕与传统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研究——以玉米田为例. 左忠,王峰,蒋齐,王顺霞,郭永忠. 2005

[17]免耕与传统耕作对旱作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 左忠,赵磊,郭永忠,王宗华,王顺霞. 2005

[18]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李建政,王道龙,高春雨,王亚静,毕于运. 2011

[19]原垄卡种与传统耕作种植玉米的比较研究. 曾宪楠. 2010

[20]原垄卡种与传统耕作种植大豆的比较研究. 曾宪楠,王麒,孙羽,肖佳雷,冯延江.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