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玉米及其转化利用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绥艳
作者: 李绥艳;孙德全;王新江;林红;马延华;潘丽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艺学;高油玉米;综述;转化;利用
期刊名称: 农机化研究
ISSN: 1003-188X
年卷期: 2006 年 07 期
页码: 42-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玉米新类型。发展高油玉米是一项跨世纪工程,它将为我国带来多方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此,概述了高油玉米的应用转化途径,研究并分析了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同时,阐述了高油玉米的育种方法。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种子活力及其测定方法研究. 张本华,郝晓莉,李永奎,李成华. 2006
[2]我国粮食仓储技术的概况与发展. 胡志超,胡良龙,高刚华,王海鸥,谢焕雄. 2007
[3]种质库的节能管理. . 2006
[4]云南高油玉米的研究利用与发展对策. 赵自仙,高祥扩,王云美,孙家荣,杨克昌,孔建华,范正华,白文睿. 2004
[5]国内外转基因花卉的研究进展. 熊华斌,程在全,王玲仙,鄢波,郑丽屏,黄兴奇. 2004
[6]蚯蚓转化利用畜禽废弃物研究进展综述. 郑百龙,郑慧芬,许标文. 2014
[7]畜禽粪便中磷素特征及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利用. 王春雪,王昭,陈建军,李博,祖艳群,李元. 2019
[8]水库消落区利用研究进展. 徐元刚,孙锐锋,李剑,秦松. 2008
[9]我国古代淡水豚类资源研究综述. 于帅. 2014
[10]鹰嘴豆的应用价值及其研究与利用. 张金波,苗昊翠,王威,热依拉,李利民. 2011
[11]我国蓝莓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曾斌,张力,潘美山. 2013
[12]玉米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综述.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徐杰飞,赵星棋,王象然. 2023
[13]60%吡福甲大豆超微粉体种衣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艳,张荣芳,潘亚清. 2006
[14]种子介电常数测定装置设计及原理分析. 张本华,王建忠,邱立春,李成华. 2006
[15]19份草木樨种质农艺学与品质性状初步评价. 骆凯,狄红艳,张吉宇,王彦荣,李治钱. 2014
[16]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Ⅱ.主要农艺学和生物学特征特性. 谢华安. 1997
[17]黑土中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的建立初报——主要障碍因子的确立. 王玉峰,张淑香,李世东,郭荣君,孙彬,孙磊,早川嘉彦,赤司和隆. 2007
[18]污泥对水稻分蘖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王连敏,王春艳,王立志,李忠杰. 2005
[19]基于多源数据的长三角地区农艺学领域科技态势与科研竞争力分析. 郭婷,罗瑞,孙艺伟,戴红君,贵淑婷,任妮. 2023
[20]VA菌根在蔬菜上的应用. 王玉峰.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龙育395的选育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作者:范金生;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龙育395;选育过程;栽培技术;制种要点
-
相同积温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韩微波;杨国伟;孙德全;林红;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熟期;含水量;积温条件
-
寒地早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LY3-6的选育及诱导效果研究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范金生;李东林;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单倍体诱导率
-
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范金生;吴建忠;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黑龙江省
-
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育893
作者:范金生;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吴建忠
关键词: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育893
-
高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龙育6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范金生;杨国伟;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龙育63;机械化粒收;选育;栽培技术
-
高产早熟宜机收玉米新品种 龙育36的选育和栽培及制种技术
作者:范金生;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龙育36;选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