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st-Tracc方式建立苦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之洋
作者: 刘之洋;刘静;宁宇;戚仁洁;徐海;陈龙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Fast-Tracc方式;发育调节因子;苦瓜;遗传转化
期刊名称: 热带生物学报
ISSN: 1674-7054
年卷期: 2023 年 14 卷 006 期
页码: 622-627
摘要: 为了建立基于Fast-Tracc方式的苦瓜再生方法,以 2个不同基因型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含有发育调节因子DR的双元载体,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对植株进行侵染,对直接再生的植株,经荧光观察及PCR分子检测确认阳性株.结果表明:农杆菌浓度对植株直接再生率的影响较大,OD600 = 0.8时再生效率最高,可达 33.33%.不同基因型之间再生效率有明显的差异,平均效率分别为 26.67%和 4.70%.含有AtGRF5和TaGRF4-OsGIF1的两种载体对苦瓜再生均有效.荧光观察及PCR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最高阳性率达到10.00%.
分类号: S642.5%Q819
- 相关文献
[1]露地种植苦瓜搭架方式比较试验. 朱文超,王晓理,吴青青,胡明文,李正丽,来芬. 2015
[2]苦瓜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余中伟,向长萍. 2008
[3]西北地区苦瓜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黄贤贵,赖呈纯,张武君,林永胜,张伟光,张玉灿. 2017
[4]淮农长绿1号苦瓜. 赵建锋,孙玉东,王伟中,吴传万,顾大路. 2012
[5]南通地区大棚草莓/苦瓜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 2014
[6]温棚苦瓜—西甜瓜—西甜瓜一年三茬无土栽培技术. 潘廷由,梁忠明. 2012
[7]苦瓜单交种子量与亲本种子量的关系研究初报. 高安辉,蔡永强,张兴无,李兴忠,杨再英. 2010
[8]春季苦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叶万余,陈勤平. 2010
[9]大棚种植苦瓜搭架方式比较试验. 潘廷由,李文教. 2008
[10]贵州山区秋延晚苦瓜无公害栽培技术. 唐承顺,郑美荣,文祥华,王天文,李桂莲. 2002
[11]RAPD及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苦瓜杂交种纯度的鉴定分析. 张少平,张玉灿,张伟光,赖正锋,郑云云,陈玉水. 2014
[12]苦瓜新品种如玉45号的选育. 吴水金,张玉灿,赖正锋,张少平,李跃森,李祖亮,张伟光. 2013
[13]苦瓜育苗技术研究. 高安辉,蔡永强,张兴无,李向林. 2008
[14]苦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及种子生活力演进. 黄如葵,孙德利,罗海玲. 2009
[15]罗甸苦瓜套袋防治食蝇试验. 高安辉,蔡永强,张兴无,李向林. 2008
[16]苦瓜转录因子McEIL2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高山,许端祥,陈中钐,谢鑫鑫,钟开勤. 2015
[17]生姜浸提液对西瓜和苦瓜的化感作用. 张莉,李焕秀,唐懿. 2014
[18]徐淮地区宜栽苦瓜品种的比较试验. 胡新燕,孙亚伟,冯营,李卫华. 2013
[19]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杜小凤,吴传万,王连臻,胡杨红,赵建锋,文廷刚,王伟中. 2014
[20]苦瓜新品种引进筛选研究. 沙新林,郭松,刘声锋.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江中下游夏季小白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作者:陈龙正;吕珍璐;刘静;刘之洋;宁宇;徐海
关键词:小白菜;湿热地区;夏季;生产关键技术
-
2004-2022年徐州地区气候因子及小麦区域试验品系性状演变分析
作者:刘立伟;刘静;王静;易媛;朱雪成;张娜;张会云;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
关键词:小麦;淮北地区;气候;区域试验;农艺性状;演变
-
长期条状施肥下成龄密植库尔勒香梨根系和土壤性状的空间关系
作者:邓永辉;兖攀;安世杰;陈奇凌;郑强卿;马凌;王振东;王国栋;刘静;王欣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密植;树龄;根系;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条状施肥;土壤物理性质
-
北疆鲜食葡萄园成本分析与机艺融合发展
作者:刘静;鲍健
关键词:
-
克林巴马克葡萄在石河子地区的引种表现和设施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作者:刘静;费青青;李志强
关键词:克林巴马克葡萄;设施栽培;一年两收
-
植物腺毛分泌物研究进展
作者:亓超凡;刘艳华;刘静;杜咏梅;刘新民;韩晓;雷云康;张洪博;付秋娟;欧阳一鸣;刘国侠
关键词:植物腺毛;腺毛分泌物;提取分离;功能活性
-
复方季铵盐泡沫消毒剂急性毒性和杀菌影响因素评价
作者:刘欢;徐飞;张蒙蒙;刘静;曹广杰;李秀波;李存
关键词:季铵盐;急性毒性;杀菌效果;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