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玉米根-冠生长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差异性响应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璐

作者: 梁璐;周宝元;高卓晗;王瑞;王新兵;赵明;李从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根-冠生长;土壤紧实胁迫;响应特征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2053-20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淮海地区农业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导致土壤紧实问题日益加重,限制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明确不同品种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差异性响应特征,可为该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3个玉米品种,采用机械碾压的方法在同一田块模拟无紧实胁迫(NC:no compaction stress,容重1.0~1.3 g cm–3)、中度紧实胁迫(MC:moderate compaction stress,容重1.4~1.5 g cm–3)和重度紧实胁迫(HC:heavy compaction stress,容重>1.6 g cm–3) 3个紧实程度处理,定量解析不同程度土壤紧实胁迫下不同品种玉米根冠生长各指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NC相比,MC和HC处理导致玉米减产3.8%~10.3%和12.5%~33.3%。玉米根冠生长及产量形成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MC处理下,DK517的根长、根干重及根冠比较ZD958和DH605分别提高6.0%和14.0%、15.7%和29.6%、18.8%和24.8%,但最大叶面积指数、植株总干物重和产量无显著差异;HC处理下,DK517的根长和根干重较ZD958和DH605分别提高8.4%和22.5%、29.6%和57.8%,且最大叶面积指数、植株总干物重和根冠比分别提高4.6%和15.5%、3.7%和20.9%、28.0%和32.1%,因此产量分别增加7.5%和27.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和贯穿阻力与玉米根冠生长各指标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土壤紧实胁迫会显著抑制玉米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而造成减产,但不同品种玉米根冠生长对不同程度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存在着差异,重度土壤紧实胁迫下根冠生长均具有优势的品种能够维持较高的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品种改良和土壤紧实下耕作措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花生栽培措施消减土壤紧实胁迫危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孙学武,柳开楼,邹晓霞,司贤宗,郑永美,丁红,吴正锋,沈浦,王才斌. 2020

[2]花生AhCLE基因家族鉴定及对土壤紧实和氮素复合胁迫响应分析. 杨丽玉,吴琪,梁海燕,杨珍,张建成,王才斌,沈浦. 2023

[3]土壤压实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形成的影响. 梁强,董文斌,陈泉,刘晓燕,谢金兰,李长宁,王维赞,李杨瑞. 2017

[4]我国主要麦区小麦氮素吸收及其产量效应. 车升国,袁亮,李燕婷,林治安,沈兵,胡树文,赵秉强. 2016

[5]我国主要麦区小麦产量形成对磷素的需求. 车升国,袁亮,李燕婷,林治安,李燕青,赵秉强,沈兵. 2016

[6]新疆滴灌棉花打顶后激素分布动态与响应特征研究. 吐尔逊江·买买提,阿塔吾拉,郭江平,梁亚军,艾先涛,龚兆龙,郑巨云,田长彦. 2017

[7]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成熟的糖代谢和呼吸代谢响应特征. 潘俨,孟新涛,车凤斌,薛素琳,张婷,赵世荣,廖康. 2016

[8]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综述. 冉漫雪,丁军军,孙东宝,顾峰雪. 2024

[9]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10]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1]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2]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徐艳荣,杨贤成,林红,焦仁海. 2001

[13]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4]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5]肉牛日粮补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瘤胃降解的影响. 王峰,莫放,黄应祥,王茂荣,苗朝华,陈瑶. 2008

[16]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7]河套灌区豆米双收一膜二用栽培模式初探. 杨文耀,张建中. 2004

[18]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马春红,邵萍,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张文英. 2007

[19]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20]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建议. 张维东,韩喜国,任英,王秀飞,安载学,刘鹏.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