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江淮地区白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萍萍

作者: 吴萍萍;李录久;耿言安;姚文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土;稻田;耕作方式;施肥措施;理化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243-2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连续旋耕白土田耕层浅薄、下层土壤黏重紧实、养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探索适合于白土稻田的耕作与施肥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江淮地区白土生产力和水稻产量水平。设置2种耕作方式(旋耕和翻耕)及3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施肥措施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旋耕,翻耕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而使1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2%~8.8%,4.5%~9.2%,5.2%~8.2%和8.3%~17.7%。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3%~8.6%和4.1%~21.1%。翻耕方式下10—20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降低14.4%~19.5%,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在0—10,10—20cm土层则较旋耕分别降低3.0%~5.4%和3.5%~9.7%;在翻耕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土壤容重较单施化肥降低2.1%~6.6%,大团聚体比例则提高2.8%~8.4%。翻耕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较旋耕的增产幅度在11.7%~18.0%,增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水稻产量提高1.7%~7.5%。因此,江淮地区连续多年旋耕的白土田进行适宜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可改善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

分类号: S511`S153

  • 相关文献

[1]白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5

[2]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6

[3]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的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4

[4]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 王鑫,王莉,赵锋,陈卫平,余喜初,黄欠如,张卫建. 2011

[5]麦草还田及耕作方式对稻田水氮、磷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普平,常志州,孙丽,薛新红. 2004

[6]秸秆还田结合氮肥运筹管理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李录久,吴萍萍,耿言安,姚文麒,王家嘉. 2016

[7]施用有机硅肥对蜜瓜产量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石庆丰,李彬,韩云飞,刘小月,高学峰. 2019

[8]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郭丽,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党红凯,郑春莲. 2018

[9]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 葛选良,钱春荣,李梁,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 2021

[10]洞庭湖区典型稻田玉米水稻轮作下土壤-作物系统对施氮措施的响应. 房康睿,龙世平,彭斯文,陈山,廖育林,徐新朋,赵士诚,仇少君,何萍,周卫. 2024

[11]不同施肥模式对鲜食玉米肥料利用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波,魏全全,杨仁德,周瑞荣,苟久兰,张邦喜. 2021

[12]不同施肥措施对风沙土西拉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赵营,包经珊,梁锦秀,同延安,周涛. 2009

[13]不同施肥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王朋峰. 2012

[14]施肥措施对国审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薛华政,韩赞平,齐红志,胡兵,赵霞. 2016

[15]不同施肥措施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赖正锋,张少平,李跃森,吴水金,张玉灿. 2014

[16]不同施肥措施对盐渍土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颜为,曹冰,王慧敏,蒋丽萍,张济世,苗琪,夏海勇,崔振岭,薛艳芳. 2021

[17]大豆-玉米轮作模式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梁文卫,毕影东,李炜,樊超,邸树峰,刘建新,刘淼,杨光,来永才,王明洁. 2024

[18]有机硅土壤调理剂和功能肥对盐碱地的改良及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刘娟,梁俊梅,段玉,闫洪,温晓亮,王瑞珍,李杉瑞,李二珍,仲生柱,李彬. 2022

[19]江苏优质稻区土壤理化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红江,裴晓芳,丁雯丽,郭智,张岳芳,盛婧,周炜,黄胜东. 2023

[20]生物炭和高吸水树脂可改善养殖垫料基质理化性状. 范如芹,张振华,严少华,卢信,刘丽珠.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