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孟兆江

作者: 孟兆江;段爱旺;高阳;王晓森;申孝军;常晓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灌溉;调亏灌溉;养分吸收;养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农业机械学报

ISSN: 1000-1298

年卷期: 2016 年 47 卷 12 期

页码: 203-212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采用防雨棚下盆栽方法,于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在黄淮海平原河南新乡连续进行了2 a试验研究。冬小麦设置5个水分调亏阶段:三叶—越冬(I)、越冬—返青(II)、返青—拔节(III)、拔节—抽穗(IV)、抽穗—成熟(V);每个生育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度: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相对含水率(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65%FC(田间持水量)、50%~55%FC和40%~45%FC;对照(CK)相对含水率为75%~85%FC。结果表明,越冬—返青的轻度(60%~65%FC)或中度(50%~55%FC)水分调亏复水后有利于氮、磷养分向籽粒运转与分配,而水分过多或过度亏水则导致养分过多分配至茎、叶等营养器官;抽穗—成熟期的适度调亏(50%~55%FC)有利于提高籽粒中氮、磷的含量,因而提高籽粒产量,改善籽粒品质;返青—拔节及其以前阶段的轻度(60%~65%FC)、中度(50%~55%FC)水分调亏有利于提高氮、磷养分利用效率,但水分调亏不利于钾素利用效率的提高。水分调亏,尤其是越冬期的轻度调亏(60%~65%FC)或拔节期的中度水分调亏(50%~55%FC)可显著增强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从而减少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说明RDI可有效调控作物养分吸收与分配,实现节水、节肥、高产、优质和高效目标。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调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其模拟模型. 孟兆江,孙景生,段爱旺,刘祖贵,王和洲. 2010

[2]镁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和小萝 卜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吴光辉,王绥干,张冬明. 2023

[3]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 2014

[4]冬小麦不同调亏量灌溉试验研究. 郑鹤龄,潘洁,廉晓娟,陆文龙. 2008

[5]隔沟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小飞,李彪,孟兆江,刘祖贵,张寄阳. 2019

[6]生物有机肥对调亏灌溉下冬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孔庆波,聂俊华,张青. 2005

[7]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蒸散的影响. 孟兆江,段爱旺,王景雷,高阳,王晓森,杨慎骄. 2014

[8]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孟兆江,段爱旺,王景雷,高阳,王晓森,杨慎骄. 2012

[9]调亏灌溉对冬小麦生理机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孟兆江,贾大林,刘安能,庞鸿宾,王和洲,陈金平. 2003

[10]隔沟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李彪,孟兆江,申孝军,刘小飞,常晓. 2018

[11]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优化农艺技术组合. 孟兆江,卞新民,刘安能,庞鸿宾,王和洲. 2006

[12]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调亏灌溉的调控作用. 李春喜,杨明达,马守臣,杨慎骄,张素瑜,关小康,王同朝. 2015

[13]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速率的影响. 孟兆江,孙景生,刘祖贵,王晓森,王景雷. 2011

[14]调亏灌溉对新疆滴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子骞,贾永红,石书兵,张金汕,田文强,刘俊,连世昊,李家豪,李祎阳. 2024

[15]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 2006

[16]覆膜及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孟楚,赵鹏飞,刘全清,江荣风,张宏彦. 2014

[17]灌水量和时期对宽幅精播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韩惠芳,赵丹丹,沈加印,郎坤,刘泉汝,李全起※. 2013

[18]灌溉频率对冬小麦产量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全起,沈加印,赵丹丹. 2011

[19]AquaCrop模型对旱区冬小麦抗旱灌溉的模拟研究. 滕晓伟,董燕生,沈家晓,孟鲁闽,冯海宽. 2015

[20]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对土壤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肖辉,高贤彪,郭良进,王圣森.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