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炜峰

作者: 谢炜峰;徐富强;郭井菲;唐照磊;陈红松;张俊杰;王振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土地当量比;产量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4 期

页码: 910-9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发生为害及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设置两季的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2行大豆4行间作和玉米4行大豆4行间作共4种种植模式,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田间草地贪夜蛾的百株虫量和玉米被害株率,并测定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结果表明:2023年草地贪夜蛾在下半年(9月1日—10月27日)比上半年(3月20日—5月15日)发生更加严重。相较于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上半年玉米2行大豆4行间作和玉米4行大豆4行间作种植模式的草地贪夜蛾百株虫量分别降低41.01%和41.21%,玉米被害株率也显著降低,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5和1.26;下半年玉米2行大豆4行间作和玉米4行大豆4行间作种植模式下的草地贪夜蛾百株虫量分别降低10.11%和6.82%,玉米被害株率无显著差异,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50和1.43。表明在草地贪夜蛾虫口密度相对小的情况下,玉米大豆间作能显著减轻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在产量上,玉米2行大豆4行间作和玉米4行大豆4行间作2种间作模式均表现为增产,前者优势更大。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蔡倩,孙占祥,王文斌,白伟,杜桂娟,张悦,张哲,冯晨,向午燕,赵凤艳. 2022

[2]辽西半干旱区玉米与花生间作对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砚亮,孙占祥,白伟,冯良山,杨宁,蔡倩,冯晨,张哲. 2017

[3]秸秆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土壤水热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姚凡云,曹玉军,王虹霏,吕艳杰,刘志铭,魏雯雯,岳玉兰,王永军. 2020

[4]覆膜对玉米间作豌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 2016

[5]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生间作不同玉米行对土地当量比和产量贡献的研究. 赵凤艳,张勇勇,冯晨,白伟,郑家明,蔡倩,张哲,杨宁,向午燕,孙占祥,冯良山. 2023

[6]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群体覆盖和产量的影响. 南镇武,孟维伟,徐杰,王旭清,刘灵艳,林松明,高华鑫,张正. 2018

[7]干旱地区向日葵与谷子间作的土地生产力及种间竞争力的研究. 依兵,刘金刚,宋殿秀,王德兴,赵明珠,刘晓宏,孙恩玉,崔良基. 2023

[8]间作模式对桑园土壤养分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周丽,贺兵,李冬兵,刘学锋,曹文,余世权,刘筱雪,王一. 2023

[9]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宋莉,韩上,席莹莹,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2014

[10]不同带宽行比对湖北西南山区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金晶,余常兵,庞静,李必钦,吕典. 2021

[11]不同作物与玉米间套作对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陈伟,李伟绮. 2013

[12]椰子可可间作下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溪竹,刘立云,王华,朱自慧,赖剑雄. 2015

[13]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宫慧慧,张玉娟,赵军胜,李振怀,卢合全,徐士振,赵逢涛,孟庆华,董合忠. 2019

[14]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杜桂娟,白伟,蔡倩,冯晨,向午燕,董智,张哲,侯志研. 2025

[15]红壤丘陵区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的丰产增效和土壤培肥效应. 宋惠洁,秦文婧,李桂龙,刘佳,胡丹丹,吴艳,柳开楼. 2024

[16]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技术.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龚丽娜,杨春杰,强兴明,李学武. 2016

[17]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技术.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龚丽娜,杨春杰,强兴明,李学武. 2016

[18]基于功能-结构模型的玉米大豆间作不同行向辐射分布研究. 周也莹,谢子文,钟培阁,李双伟,马韫韬. 2024

[19]草地贪夜蛾对夏玉米的为害及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曾伟,陈庆华,徐翔,谢晋伟,赵其江,陈远军,张龙,何忠勤. 2021

[20]草地贪夜蛾对秋玉米为害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田新湖,陈益生,谢锦秀,邱良妙.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