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书芬

作者: 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赵磊;刘建明;任乐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河南省;优质油菜;杂种优势;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05 年 34 卷 07 期

页码: 11-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九五”以来,河南省油菜科研工作者,根据国际油菜科技发展的两大趋势(优质化与杂种化),将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开展优质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使优质和高产得到较好的统一。育成双低、高产油菜杂交种豫油4号、豫油5号、杂9522、杂97060、杂98033、丰油9号、杂双1号、杂双2号、华油2000等,对河南乃至全国杂交油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油菜小孢子培养、种间杂交、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创造出一批优异种质和“三系”材料,为今后选育出更加优良的杂交品种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一批优质杂交新组合正在参加国家和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8

[2]河南省烤烟主要亲本中性致香物质遗传特性研究. 李雪君,平文丽,孙计平,丁燕芳,孙焕,李耀宇,朱景伟. 2016

[3]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4]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李海渤,袁美. 2004

[5]水稻杂种优势表现与双亲遗传差异. 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王一平,钟代彬,应存山,黎志康,A.H.Paterson. 1999

[6]江苏主推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产量优势分析. 曾生元,李闯,杜灿灿,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余波,姚维成,孙立亭,周义文,盛生兰,龚红兵. 2018

[7]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 李琳,蒲志刚,徐利远. 2006

[8]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为亲本增强春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 姚艳梅,柳海东,徐亮,杜德志. 2013

[9]陆地棉永久F_2群体产量、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李俊文,贾菲,孙福鼎,刘爱英,石玉真,龚举武,商海红,王涛,巩万奎,贾新合,华金平,袁有禄. 2013

[10]基于InDel分子标记的籼粳杂交稻与粳粳杂交稻的杂种优势比较研究. 桂君梅,王林友,范小娟,祁永斌,张礼霞,范宏环,金庆生,王建军. 2016

[11]作物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蔡健,赵小三. 2002

[12]利用InDel标记鉴定浙优系列杂交稻籼粳属性和预测杂种优势. 王林友,张礼霞,勾晓霞,范宏环,金庆生,王建军. 2014

[13]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陆地棉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何守朴,孙君灵,贾银华,龚文芳,王立如,杜雄明. 2015

[14]番茄雄性不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翔,李涛,宫超,黎振兴,孙光闻. 2023

[15]分子标记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谭祖猛,李云昌,胡琼,梅德圣,程计华. 2008

[16]产量相关性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籼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严松,黄福灯,李春寿,陶跃之,邹桂花. 2010

[17]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展望. 刘本英,成浩. 2007

[18]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危文亮,赵应忠. 2000

[19]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可行性. 倪西源,黄吉祥,柳寒,潘兵,赵坚义. 2017

[20]分子标记预测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任羽,王得元,张银东.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