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与稻秆共热解对生物炭中碳氮固定的协同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定美

作者: 王定美;王跃强;余震;刘静;周顺桂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污泥;稻秆;共热解;生物炭;协同作用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15 年 35 卷 07 期

页码: 2202-2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中碳氮固定的协同效应,利用管式固定炉开展了不同热解温度(300~700℃)下的污泥与稻秆单独热解及其共热解(泥秆质量分别为1∶3、1∶1、3∶1)试验研究.结果发现,污泥和稻秆共热解并不是两种物料单独热解贡献的简单叠加.共热解对生物炭产率无协同效应,但对固定碳产率的协同性受共热解条件影响较大.在相同热解温度下,1∶3和3∶1泥秆比共热解生物炭中的碳和氮含量协同量化值均明显大于1∶1泥秆比下的协同量化值,碳和氮元素含量协同量化值分别在热解温度和泥秆比为(400℃、1∶3)与(400℃、3∶1)时达到最大值12.43%与40.65%.碳和氮固定率协同量化值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分别为53.77%~56.13%和38.30%~39.12%,说明共热解可显著提高生物炭中碳和氮元素的固定水平.除3∶1泥秆比共热解生物炭中H/C原子比大于理论值,对降低生物炭的芳香度与饱和度具协同作用外,其他共热解条件下的H/C、(O+N)/C、O/C原子比均小于理论值,对提高生物炭的稳定性具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污泥与稻秆在泥秆比1∶3、1∶1与3∶1下共热解,提高协同效应的方式分别为促进脱氧去氢反应、去氢反应与脱氧反应.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在碳氮封存减排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工艺途径.

分类号: X703`X712

  • 相关文献

[1]农业生物质与塑料共热解技术进展. 谢腾,赵立欣,姚宗路,霍丽丽,贾吉秀,张沛祯,田利伟,傅国浩. 2022

[2]条浒苔与稻壳共热解协同效应. 王爽,孙超群,胡亚敏,王谦,林骁驰,曹斌,徐姗楠. 2017

[3]镉胁迫下3种改良剂及其浸提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魏进,戴长庚,周玮,张盈,陈湘燕. 2016

[4]稻秆与紫云英联合还田提高黄泥田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刘彩玲,黄毅斌. 2021

[5]进料浓度对猪粪混合稻秆厌氧产甲烷特性的影响. 桂伦,陈莎莎,黄振侠,吁安,姚健,陈柳萌. 2021

[6]寒区牛粪稻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特性研究. 裴占江,王大蔚,高亚冰,孙彬,王粟,刘杰. 2012

[7]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在工业废弃茶渣肥料化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周波,唐颢,黎健龙,陈义勇,唐劲驰. 2018

[8]移栽甜玉米田覆盖控草技术. 杨彩宏,冯莉,田兴山,高家东,张泰劼,岳茂峰,崔烨. 2013

[9]稻秆规模化高效收储运体系建设与评价——以江西省恒湖垦殖场为例. 吴强建,曲斌,吁安,邹华,陈莎莎,戴珍,丁博文,甄峰,陈柳萌. 2024

[10]施用污泥对无芒雀麦生育的影响. 周志宇,付华,张洪荣,左秀娟,李雪瑞. 2000

[11]污泥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景金富,王恩义,严志达,俞林火,袁樟林,袁法松,黄伟,周旭红. 2000

[12]利用污泥制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的初步研究. 解庆林,李金城,王惠兰,秦义勇. 2000

[13]蚯蚓作用下污泥重金属形态变化及其与化学生物学性质变化的关系. 周波,唐晶磊,代金君,许欢,杨小雪,陈旭飞,张池,戴军. 2015

[14]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业利用. 王敦球,李金城,张学洪,秦义勇,黄文晔,王惠兰. 2000

[15]起始pH对秸秆与污泥混合发酵产氢产甲烷的影响. 刘頔,李茹莹,季民,梁军峰,蔡彦明. 2013

[16]城市污泥结合电厂草木灰制作机插秧育苗基质. 钟平,邵文奇,纪力,陈川,石彦兵. 2013

[17]污泥与草木灰不同配比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钟平,邵文奇,庄春,何善成,陈川. 2017

[18]硝酸—高氯酸与王水回流法在AAS测定中的比较. 路凯旋. 1988

[19]施用污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 周志宇,张洪荣,付华,王玉梅,李雪瑞. 2001

[20]施用污泥对黑麦草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傅华,王玉梅,周志宇,张洪荣,左秀娟.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