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江福英

作者: 江福英;吴志丹;张磊;陈玉真;尤志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园;减量施肥;土壤酸度;茶叶产量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23 年 64 卷 005 期

页码: 36-42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对茶园土壤酸度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农户常规施肥(CF)、专用肥(SF)、新型肥料(NF)、生物炭基肥(BF)、专用肥+有机肥(SF+OM)、新型肥料+有机肥(NF+OM)6个施肥模式,开展为期两年(2018-2019年)的田间试验.[结果]与CF相比,SF、SF+OM处理土壤显著提升茶园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pH,降低表层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有效阻控茶园表层和亚表层土壤酸化;而NF、BF、NF+OM处理对茶园土壤酸度影响不显著.与CF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表现为增产效应,其中SF、SF+OM、NF+OM处理 2019年度茶叶产量显著提高.[结论]综合考虑土壤酸化阻控和茶叶增产效应,专用肥(SF)、专用肥+有机肥(SF+OM)施肥模式是本试验条件下一种较理想的茶园施肥管理措施,应用潜力较大.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保护茶园土壤资源 提高“一优两高”生产能力. 李良成,吴洵. 1998

[2]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应. 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王峰,张磊,翁伯琦. 2015

[3]施肥类型对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研究. 吴志丹,江福英,张磊,尤志明. 2024

[4]亚热带茶园土壤酸度特征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例. 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王峰,张文锦,翁伯琦. 2016

[5]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2015

[6]生物黑炭茶园应用技术试验示范效果. 吴志丹,江福英,王峰,朱留刚,尤志明. 2014

[7]滇南茶园适产养分临界值施肥体系研究. 陈检锋,刘俊,何正海,陈华,尹梅,王志远,王伟,付利波. 2021

[8]生物质电厂灰等材料对红壤酸度和养分的改良效应. 陶志慧,章力干,崔键,周静,徐磊,谷健云. 2015

[9]磷肥配施石灰石粉对红壤上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傅庆林,孟赐福. 1992

[10]小麦秸杆生物炭在广东省蔬菜连作土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连喜,魏岚,李衍亮,黄玉芬,Nyo Nyo Mar,许桂芝,黄庆,刘忠珍. 2017

[11]施用白云石粉对黄红壤酸度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文军,朱宏斌. 2006

[12]橡胶树人工林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酸度关系研究. 孙海东,刘备,吴炳孙,韦家少,何鹏,高乐,吴敏. 2015

[13]植被刈割对红壤酸度及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曾希柏,刘更另. 2000

[14]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黄棕壤修复效果研究. 佀国涵,王毅,徐大兵,赵书军,谭军,彭五星. 2016

[15]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 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 2007

[16]水田改旱地和菜地后红壤酸度和养分变化特征. 邱海华,蒯磊鑫,张璐,刘立生,文石林,蔡泽江. 2024

[17]茶园和根际土壤铝的动态及其对茶树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阮建云. 2000

[18]热带农业废弃物对橡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 吴敏,韦家少,孙海东,何鹏,吴炳孙,高乐. 2017

[19]钙镁磷肥. 陈尚谨. 1982

[20]调控土壤pH值对柠檬幼树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刘红明,董美超,杨林,龙春瑞,付小猛,杜玉霞,李进学,岳建强.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