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二粒小麦粒重QTLs位点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程啸天

作者: 程啸天;萧峰;丰宇凯;吴莎莎;丁明全;周伟;戎均康;孙丽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QTL;粒重;遗传定位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298-3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挖掘野生二粒小麦的优异基因资源,对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引进的一套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s,渐渗系)进行了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考查了构成粒重的三个重要因子即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结果表明,8个渐渗系(3AS、7AL、5AS、1BS、7AS、3BL、2AL、1BL)的籽粒显著宽于亲本,推断在这些染色体臂上至少有一个正效QTL控制野生二粒小麦的粒宽;同样可以推断,12个控制野生二粒小麦粒长的正效QTLs分别定位在2AS、7AL、1BL、4BS、3AS、7BS、4BL、7AS、5BS、2BS、3AL、6AS上;5个控制野生二粒小麦千粒重的正效QTLs分别定位在7AS、4BS、7AL、1BS、6AS上。各粒重构成因子关联性分析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主要受遗传因素调控,粒长和粒宽都与千粒重显示出较高的遗传相关性。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基于Super-GBS技术的高粱籽粒酿造相关性状QTL定位. 丁延庆,徐建霞,汪灿,周棱波,张国兵,赵强,邵明波,张立异. 2023

[2]利用4个姊妹近等基因系群体定位水稻粒重和粒形QTL. 姚国新,李金杰,张强,胡广隆,陈超,汤波,张洪亮,李自超. 2010

[3]水稻粒重粒形QTL的定位及qTGW1.2/qGL1.2的验证. 杜成兴,张华丽,戴冬青,吴明月,梁敏敏,陈俊宇,马良勇. 2021

[4]杂交籼稻子粒QTL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粒重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 2012

[5]水稻粒重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阮班普,田福宽,马伯军,高振宇. 2013

[6]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27的鉴定和分子标记. 华为,郭霞,朱婕,刘子记,崔钰,吴海彬,肖颖妮,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10

[7]CIMMYT新型人工合成小麦Pina和Pinb基因等位变异. 李根英,夏先春,何中虎,孙其信. 2007

[8]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0种质改良及鉴定. 兰素缺,李光威,孟雅宁,李芳,张业伦,李杏普. 2017

[9]野生二粒小麦粒重相关基因GW2的克隆及其单倍型分析. 王利,魏新雨,杨文琪,贾彦哲,李冰冰,吕树作,聂小军. 2024

[10]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巧云,安学丽,肖英华,张倩,张艳贞,夏先春,何中虎,晏月明. 2007

[11]应用SSR检测导入普通小麦的野生二粒小麦遗传物质. 王长有,吉万全,王秋英,武玉华,薛秀庄,蔡东明. 2004

[12]硬粒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籽粒铁、锌、硒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姬虎太,王敏,曹勇,李晓丽,姜兰芳,马小飞. 2018

[13]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巧云,安学丽,肖英华,张倩,张艳贞,夏先春,何中虎,晏月明. 2007

[14]利用高通量测序快速定位目标性状位点的研究. 林静,赵青松,张孟臣,杨春燕,赵团结. 2019

[15]棉花深棕色纤维基因Lc_1的遗传定位. 李付振,宁新民,邱新棉,苏成付,姚坚强. 2012

[16]转Xa21基因水稻中T-DNA整合的遗传定位. 朱雪峰,陈学伟,李晓兵,钱前,黄大年,朱立煌,翟文学. 2002

[17]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R11的遗传定位. 徐建飞,黄三文,金黎平,段韶光,屈冬玉. 2009

[18]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对高粱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丁延庆,汪灿,徐建霞,高旭,程斌,曹宁,张立异. 2023

[19]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_1候选区域SSCP标记开发与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刘利彩,郭立平,戚廷香,王海林,唐会妮,张学贤,乔秀琴,吴建勇,邢朝柱. 2018

[20]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袁翠平,常汝镇,邱丽娟.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