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外膜囊泡的生物学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春玲
作者: 李春玲;柯海意;徐民生;卞志标;张昆丽;李艳;翟少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外膜囊泡;致病性;生物学作用;分泌系统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07 期
页码: 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是兰氏阴性菌分泌的纳米样颗粒.OMV呈球状双层膜结构,直径为20~250 nm大小.其主要由细菌的外膜成分构成,其中病原菌分泌的OMV包括与致病相关的多种成分,如非蛋白抗原脂多糖、脂质、蛋白质粘附素、侵袭素、毒素等致病因子.病原菌OMV还含有细菌的DNA、RNA、sRNA和质粒等核酸,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新型分泌系统,与致病性、耐药基因的存储和传播、细菌间及细菌-宿主间通信串扰等一系列功能紧密相关.病原菌OMV的分泌与应激反应有关.OMV作为毒力因子、耐药基因或质粒、抗原分子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递送至宿主细胞,直接导致疫病的发生或加剧病情.在作用机制方面,OMV通过动力依赖性内吞将毒素转运至宿主细胞、介导耐药基因水平转移、通过增加分泌量减少噬菌体入侵病原菌,或保护来源菌、周围细菌免受膜活性物质侵害、影响,以及诱导细菌感染部位甚至远部组织免疫相关细胞的免疫反应、激活炎症反应通路、介导宿主细胞死亡及代谢重构等.鉴于OMV在细菌致病、耐药性产生、宿主生理屏障(肠黏膜屏障、肠血管屏障、血脑屏障)破坏及生态位失衡、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发挥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深入了解其相关生物学作用和潜在的分子机制,对探索人和动物细菌病的致病机制、耐药机理、开展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研发及新型疫苗创制等防控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对OMV在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分类号: S855.1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区花生青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何炼,蒋秋平,曾华兰,叶鹏盛,韦树谷,黄玲,代顺冬. 2018
[2]刺芹侧耳软腐病病原菌分泌系统组成、蛋白互作分析及效应蛋白预测. 谷彤彤,赵爽,宋爽,刘宇,荣成博. 2022
[3]人乳铁蛋白基因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研究. 孟志刚,张锐,郭红媛,孙国清,崔鑫欣,刘娜,郭三堆. 2005
[4]脂多糖修饰对革兰阴性菌毒力及外膜囊泡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君,李冰,蔡汝健,宋帅,勾红潮,楚品品,卞志标,王令,闫鹤,李春玲. 2020
[5]副鸡禽杆菌外膜囊泡提取及成分分析. 梅晨,孙爱华,李淑芳,龚玉梅,王宏俊. 2019
[6]副鸡禽杆菌外膜囊泡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梅晨,孙爱华,李淑芳,龚玉梅,王宏俊. 2020
[7]基于明尼苏达沙门氏菌Re595脂多糖低毒改造的外膜囊泡佐剂活性研究. 张嘉雯,尹文竹,王海燕,张金秋,邓碧华,卢宇,周明旭,马芳. 2024
[8]铁离子限制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及其抗原性分析. 周俊明,何孔旺,倪艳秀,祝昊丹,温立斌,俞正玉,茅爱华,吕立新. 2017
[9]抗菌药对鲍曼不动杆菌外膜囊泡产量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倩茹,何涛,吉星,魏瑞成,王冉,于美玲,李俊. 2024
[10]副猪嗜血杆菌外膜囊泡激活caspase-11和NLRP3炎性体诱导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分泌. 李艳,杨君,翟少伦,楚品品,卞志标,张昆丽,李春玲. 2022
[11]蜂胶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侯春生,夏宁. 2010
[12]羊初乳的功能性成分及作用. 龚会娜,杨永林,杨华,李良远. 2019
[13]褪黑素对雄性动物生殖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申艳超,张子敬,杨国峰,张士坤,王二耀,王迎港,黄永震,王献伟,白献晓,徐照学,王三虎,张伟. 2020
[14]丁酸梭菌的生物学作用及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 张盛,彭苑婷,王一冰,蒋守群. 2020
[15]共轭亚油酸的来源及其生物学作用. 王丽芳,卢德勋,马燕芬. 2011
[16]柑橘多甲氧基黄酮的来源及生物学作用. 张梦玲,李绮丽,李高阳,付复华,肖业成,单杨,余焕玲. 2019
[17]茶树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王雪萍,谭荣荣,曹丹,龚自明. 2015
[18]苦参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吴富鑫,童津津,熊本海,蒋林树. 2019
[19]活性氧自由基在动物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 李建喜,杨志强,王学智. 2006
[20]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方珍娟,张晓霞,马立安.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一例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作者:罗毛萍;杨南玲;翟少伦;胡柱祺;冯新平
关键词: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治疗
-
不同谷子品种富硒能力及外源硒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子鹏;魏丹;迟凤琴;姚磊;丁建莉;李艳;金梁;何义利;李沛
关键词:谷子;叶面施硒;增效剂;籽粒硒含量;籽粒品质
-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典型氨氧化菌和全程氨氧化菌种群活性和丰度的影响
作者:张小琴;尹昌;李政;唐旭;李艳;吴春艳
关键词:全程氨氧化菌;硝化活性;种群丰度;有机肥;化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不同磷胁迫处理转OsPHR2小麦的转录组学分析
作者:李艳;方宇辉;王永霞;彭超军;华夏;齐学礼;胡琳;许为钢
关键词:低磷胁迫;转基因小麦;转录组;磷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表达基因
-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生理性状与根系生长的影响
作者:薛鑫雨;詹文博;陈新宜;周瑞祥;王永霞;薛瑞丽;李华;汪月霞;李艳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根;保护酶;基因表达调控
-
一株高病毒载量PCV2毒株的基因组特征及序列分析
作者:常鑫;蒋智勇;卞志标;徐民生;杨冬霞;杨傲冰;翟少伦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PCV2);遗传进化分析;ORF1基因;ORF2基因;B细胞表位;抗原指数
-
强光胁迫对转玉米C4型ZmPEPC+ZmPPDK基因小麦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方宇辉;齐学礼;李艳;张煜;彭超军;华夏;陈艳艳;郭瑞;胡琳;许为钢
关键词:小麦;玉米C_(4)光合基因;强光胁迫;光合;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