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临界日长及其对环境因子反应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光行

作者: 薛光行;赵建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临界日长;环境温度效应;“日长×环境温度”互作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0 年 16 卷 02 期

页码: 112-12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的临界日长包括:可诱导显著雄性败育的最小的日照时数(简称“诱导临界日长”)和导致雄性近似于完全败育的日长(简称“败育临界日长”)。“诱导”与“败育”两个临界日长值间有约1小时的间隔。而且它们随栽培环境中除日长外的其它因子的波动而变化。经对在4种不同环境下测得的败育度—日照时数变异的统计分析,证明日长处理期间日最高(或最低)汽温的平均值差异可对光敏感雄性不育性表现程度产生显著影响;揭示出“日长×环境温度”的互作效应。作者认为,此两种效应的同时存在导致了光敏感雄性不育临界日长值的变异。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不敏不育临界日长估值的研究. 薛光行,陈平. 1998

[2]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分类方法初探. 武小金. 1991

[3]CM_(268)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陶龙兴,王熹,俞美玉,黄效林. 2001

[4]CM_(268)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陶龙兴,王熹,俞美玉,黄效林. 2001

[5]温度对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研究. 薛光行,陈平. 1992

[6]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不育基因的RAPD分析. 向跃武,李名扬,蔡平钟,张志雄,阎文昭,侯磊,裴炎. 2003

[7]对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的初步研究——修饰基因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后代表现型值的影响. 薛光行,邓景扬. 1991

[8]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筛选. 蔡平钟,李名扬,向跃武,阎文昭,张志雄,侯磊,张志勇,裴炎. 2003

[9]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光敏感雄性不育“温度效应”初析. 薛光行,申岳正.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