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半干旱区旱地玉米提高降水生产效率的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继兵
作者: 肖继兵;杨久廷;辛宗绪;孙占祥;张玉龙;郑家明;侯志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风沙半干旱区;降水生产效率;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5 期
页码: 116-1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垄膜沟种微集雨和全地面平铺覆膜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玉米天然降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沟垄微集雨结合覆盖有效地利用了垄膜的集雨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在沟内,明显提高了降雨的利用率,特别是5mm左右微小降雨的利用率。全地面平铺覆盖栽培最大限度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田间沟垄微集雨技术和全地面平铺覆盖栽培技术能增加玉米产量,提高降水利用率。
分类号: S513.04
- 相关文献
[1]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孙占祥. 1998
[2]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杜桂娟,蔡倩,冯良山,杨宁. 2017
[3]提高阜新旱区农田降水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刘洋,于希臣,李传本,郭小坡,李宏霞,党旭辉,王洪昆,刘立国,张晓红. 2003
[4]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水资源研究. 冯良山,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惠成章,刘可杰. 2008
[5]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绿肥种植产业发展探讨. 赵艳,关冰,郑晓,吕林有. 2024
[6]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生态治理对策与建议. 赵艳,关冰,于国庆. 2016
[7]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生态型草地畜牧业的探讨. 赵立仁,吕林有,王巍,韩志松. 2011
[8]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马铃薯膜下滴灌的探讨. 苏君伟,赵艳,王海新. 2012
[9]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生态防风蚀技术初探. 潘德成,吴祥云,王慧新,吴占鹏. 2010
[10]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1]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2]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3]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14]通辽地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技术效果分析.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陈杰辉,薛永杰,李雪峰,胡航. 2015
[15]密度对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侯玉虹. 2017
[16]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17]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建迎,李书平. 1999
[18]赤峰地区滴灌条件下玉米最佳施肥效应研究. 张昊,郝春雷,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伟,张丽研,边丽梅,董喆. 2013
[19]裉饲兼用玉米中原单32号的育成与推广. 唐秀芝,张维强. 2001
[20]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不同播种量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杨粉团,李忠芹,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李伟堂,于雷,刘春光,边少锋.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刘洋;蔡广兴;张蕾;董智;董俊;苏建党;张晓鹏;侯志研
关键词:辽单1211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
辽西地区光伏种植生产模式可行性分析-以高粱为例
作者:窦爽;李俊志;王晓东;朱晓东;肖继兵
关键词:辽西地区;高粱;光伏种植;效益分析;可行性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的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及初步应用
作者:韩金泽;牛鑫鑫;王国栋;葛成菲;张玉龙;黄萌萌;许萌萌;于航博;刘润杭;韩京哲;吴子文;于晓雪;高玉龙;李留安;祁小乐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表达;多抗;应用
-
侵蚀沟相关研究汇总分析
作者:李纯乾;赵旭珍;柳金库;丁宏宇;肖继兵
关键词:侵蚀沟;治理模式;空间格局
-
种植模式与密度互作对高粱冠层结构及生产潜能的影响
作者:刘洋;郑宏峰;董明宇;王佳旭;侯志研
关键词:高粱;宽窄行种植;冠层结构;农艺性状;产量
-
农业科研院所助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究
作者:窦爽;肖继兵;吴宏生;朱晓东;张蒙
关键词:农业科研;种业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权;科技创新
-
高粱抗旱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东;李俊志;窦爽;肖继兵;辛宗绪;吴宏生;朱晓东
关键词:高粱;干旱胁迫;生理响应;分子生物学;鉴定;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