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L-乳酸酸菜菌种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晓辉
作者: 刘晓辉;李杨;敖静;高晓梅;孙玉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L-乳酸;筛选;发酵条件;自然发酵;响应面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21 年 42 卷 003 期
页码: 177-1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提高酸菜的品质,从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L-乳酸的乳酸菌,编号为LZH-3.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3℃、接种量为3%,初始pH值为6.2,发酵时间为20 h.在此优化条件下L-乳酸产量为28.17 g/L,是优化前的1.25倍.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人工接种副干酪乳杆菌生产L-乳酸酸菜条件的研究. 刘晓辉,陈顺,李杨,敖静,高晓梅,孙玉禄. 2020
[2]干酪乳杆菌XJL发酵废弃烟梗产L-乳酸的Plackett-Burman优化. 张可可,席宇,张莉,董志坚,郝学飞,张广乐,朱大恒,吴少雄,刘雨松,王伦,胡京枝,燕照玲. 2017
[3]重组毕赤酵母产凝乳酶发酵参数优化的研究. 郑丽,王昕,王景会,邵淑娟,李倬林. 2012
[4]产木聚糖酶菌株YS1069的产酶条件优化. 董延娟,郝建华,郑鸿飞,孙谧. 2016
[5]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CC09合成iturin A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刘京兰,蔡勋超,薛雅蓉,刘常宏,余向阳. 2016
[6]响应面法优化拟威尔嗜杀酵母Cyberlindnera mrakii WM1代谢产嗜杀因子的发酵条件. 谭春明,杨少玲,杨贤庆,于刚. 2017
[7]除草活性菌株HZ-011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其条件优化. 蔺泽荣,朱海霞. 2021
[8]烟曲霉素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及其扩大培养. 王昊鹏,吴黎明,赵柳微,倪辉,肖安风,张中印. 2018
[9]香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farcimini)FM-MM_4产细菌素发酵条件和培养基优化. 胡彦新,刘小莉,王英,董明盛,周剑忠. 2016
[10]拮抗放线菌06-6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郝永丽,宗兆锋,高博,胡海波,曲宝茹. 2014
[11]高产纤维分解酶康氏木霉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 朱玉霞,高爱琴,张铁鹰,刘俊丽,刘欣彤,张志鹏,廖朝勇. 2018
[12]降解柠檬苦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朱平平,单杨,夏金兰,聂珍媛. 2020
[13]链霉菌S506活菌制剂发酵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张翠绵,穆燕魁,李洪涛,王素芳,王占武. 2008
[14]亚麻立枯病拮抗菌的筛选、生防效果及发酵条件优化. 张梦君,黎继烈,申爱荣,谭石勇,严准,薛召东,谈泰猛,曾粮斌. 2017
[15]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试验. 许大凤,倪海军,季学军,李田,高正良,王芳,周本国. 2016
[16]茄子青枯病拮抗放线菌XL-6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李威,肖熙鸥,李可,高晓敏,吕玲玲. 2018
[17]剁辣椒发酵过程中滋味物质的变化. 罗凤莲,夏延斌,欧阳建勋,王燕,夏晓凤. 2013
[18]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法发酵泡菜的品质比较. 陈大鹏,郑娅,周芸,王晓璇,宋勇强,史立学. 2019
[19]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 张海燕,康三江,袁晶,苏渤海. 2021
[20]苹果酵素自然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张海燕,康三江,袁晶,曾朝珍.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江淮地区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争艳;徐智明;李岩;李杨
关键词:苜蓿-高丹草轮作;高丹草生长;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环境
-
不同品质青稞种子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黄海皎;李杨;高小丽;拉巴扎西;田朋佳;尼玛央宗;常子慧;廖文华
关键词:青稞;品质;代谢组学;LC-MS/MS;差异代谢物
-
苯醚甲环唑胁迫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分析
作者:敖静;李杨;刘晓辉;高晓梅;孙玉禄;宋立群
关键词:农田土壤;苯醚甲环唑;高通量测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基于小孢子培养创制DW871矮秆彩色油菜新种质
作者:杨元雨;张瑞茂;黄莎;李杨;高志宏;王芳;王转转;王敏;赵德刚;宋莉;李超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产胚率;彩色油菜种质;DW871
-
马场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乔海英;胡念之;王伟霞;刘晓辉;谭成成;张鹏举;李信涛
关键词: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马圆线虫;马副蛔虫
-
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构建技术研究
作者:陈飞;于广峰;韩冰;钟丽娟;柴林山;刘晓辉
关键词: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
温度对十斑大瓢虫产卵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东阳;刘国;黎洁;邓全;马鹏;陈娟;李斌;王勇;江连强;郭仕平;伍兴隆;李杨;蒲德强
关键词:豆蚜;十斑大瓢虫;温度;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