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大面积推广品种及骨干亲本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学勇

作者: 张学勇;董玉琛;游光侠;王兰芬;李培;贾继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品种;品质;谷蛋白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1 年 34 卷 04 期

页码: 355-3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2 2个骨干亲本、在生产上曾发挥过巨大增产效益的 4 5个品种 ,以及 18个优质面包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骨干亲本在 Glu- A1位点有两种等位变异类型“0”和“1”;Glu- B1有“7+8”、“7+9”、“14 +15”、“17+18”、“6 +8”  5个等位变异类型 ,但主要以“7+8”和“7+9”为主 ;Glu- D1有“2 +12”、“2 +10”、“5 +10”、“4 +10”、“4 +12”、“2 +11” 6个等位变异类型 ,以“2 +12”和“2 +11”为主要类型。在骨干亲本中仅有一个“早洋麦”(Early Prem ium)携带“5 +10”;一个 St2 4 2 2 / 4 6 4携带“14 +15”。此外 ,两个比较重要的材料“玛拉”(Mara)和“阿龙爪”(Alondra)携带“5 +10”。在大面积推广品种中 ,只有“扬麦5号”为“5 +10”携带者 ;“小偃 6号”和“豫麦 7号”携带“14 +15”;“阿夫”、“农大 139”、“郑州 6 83”、“繁 6”等 4个品种携带“17+18”。我国第一批优质小麦品种主要有两个类群 ,即“5 +10”和“14 +15”,前者以“中作 8131- 1”及其变异后代选系为代表 ,后者以“小偃 6号”和其衍生品种为主。此外 ,还查明“17+18”,来源于意大利品种“阿夫” (Funo,或选系 )。上述结果基本反映了 5 0

分类号: S512.101

  • 相关文献

[1]谷朊粉特性与挤压组织化特性的关系. 张丙虎,张波,魏益民,宁更哲. 2010

[2]甘肃小麦品种(系)HMW-GS遗传变异分析. 李望鸿,李玉芳,庞斌双. 2004

[3]小麦品种(品系)淀粉性状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史一一,张国权,张文会,许娟妮. 2009

[4]2003—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述评. 柳娜,杨文雄,曹东,王世红,刘效华. 2015

[5]湖北小麦育种现状及“十三五”育种工作思路. 许甫超,李梅芳,董静,秦丹丹,徐晴. 2015

[6]小麦新品种晋麦67号的选育及利用. 张兰萍,唐朝晖,逯成芳. 2000

[7]新疆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品质状况. 吴新元,芦静,姚翠琴,张新中. 2001

[8]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2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陈德胜,杨学明,张鹏,张平平,周淼平,姜朋. 2016

[9]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44的选育研究. 蒲宗君,饶世达,杨武云,张增艳,蒲至恩. 2006

[10]低谷蛋白水稻品种W3660的分子改良. 彭强,张玉珊,张大双,王际凤,徐如宏,朱速松. 2014

[11]裸燕麦谷蛋白酶解条件的优化. 马萨日娜,张美莉,王晓冬,包小兰. 2016

[12]几个高抗条锈病的优质四川小麦品系选育研究. 舒焕麟,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朱华中. 2001

[13]水稻蛋白组分鉴定方法及其在食味品质评价上的应用. 兰静,贾雯靖,孙向东,赵琳,金海涛,王冰,张瑞英. 2020

[14]春小麦优质亚基构成及遗传规律的研究. 邵立刚,马勇,李长辉,王岩,高风梅,迟永芹,车京玉,孙继英. 2005

[15]江苏省小麦品种的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张平平,马鸿翔,姚金保,周淼平,杨学明,张鹏,杨丹. 2014

[16]水稻57H突变体glup-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田孟祥,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姚姝,王艳平,王才林. 2011

[17]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及环境的关系. 安林利,王玉平. 1998

[18]南方小麦品种的谷蛋白及醇溶蛋白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姜晓红,师素云,马兆祉. 1991

[19]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李鹏,孙明柱,张锋,张凤云,李新华. 2009

[20]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 张怀渝,宋云,畅志坚,张晓军,任正隆.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