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对马铃薯-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光荣
作者: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张国宏;杨文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大豆;套作;平衡施肥;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7 年 43 卷 04 期
页码: 596-6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西北一熟制灌区土壤养分条件以及马铃薯-大豆系统中作物养分吸收互补的特点,选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大豆品种冀豆12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小区处理最优施肥(OPT:N、P、K分别为180、135、135 kg hm~(–2))、最优减N(OPT-N)、最优减P(OPT-P)、最优减K(OPT-K)、最优减1/3N(OPT-1/3N)、最优增1/3N(OPT+1/3N)、最优减1/3P(OPT-1/3P)、最优增1/3P(OPT+1/3P)、最优减1/3K(OPT-1/3K)和不施肥(CK)10个处理。通过2012—2013连续2年大田试验,系统分析N、P、K对套作马铃薯及套作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OPT-N处理与OPT处理套作马铃薯产量差异最大(11 653.86 kg hm~(–2));OPT-P处理与OPT处理套作大豆产量差异最大(751.55 kg hm~(–2)),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影响套作马铃薯、套作大豆产量的最大的因素分别是N和P。随N水平递增,套作马铃薯产量呈现递增的趋势,OPT+1/3N处理产量最高为50 231.85 kg hm~(–2);套作大豆产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OPT处理产量最高为3373.55 kg hm~(–2),方差分析表明,OPT和OPT+1/3N各处理套作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OPT-1/3N、OPT、OPT+1/3N各处理套作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随P素水平增加,套作马铃薯和套作大豆产量均呈现增加趋势,OPT+1/3P处理下套作马铃薯、套作大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2 430.03 kg hm~(–2)和3637.13 kg hm~(–2),同样在OPT+1/3P处理下,套作马铃薯平均单薯最重,套作大豆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及单株粒数均最高,2年平均分别为185.13、74.24、1.87和139.15 g。综合考虑薯豆套作产量效应及养分利用效率,OPT施肥方案中,N适宜,P偏低,K偏高。
分类号: S532`S565.1
- 相关文献
[1]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6
[2]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2014
[3]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雍太文,刘卫国. 2015
[4]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2017
[5]麦-豆和麦/玉/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 周涛,徐开未,王科,黄蔚,张朝春. 2015
[6]套作模式下大豆品种与密度二因素试验分析.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2010
[7]不同覆盖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李书田,刘晓伟,曾骏. 2017
[8]施肥对大豆产量、效益及养分平衡影响的研究. 张明怡,刘颖,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 2010
[9]氮磷钾元素对黑龙江不同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魏丹,李艳,李玉梅,金梁,王伟,蔡姗姗,李婧. 2017
[10]平衡施肥对优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谢佳贵,王立春,尹彩侠,侯云鹏,张国辉,张玉欣,苏春辉,丁佳贤. 2007
[11]平衡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平衡的影响.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刘颖,张明怡,韩光,史俊琴,徐军生. 2009
[12]北川“青红脆李-马铃薯”套作模式种植技术. 余韩开宗,丁凡,邹雪,陈年伟,刘丽芳,余金龙. 2018
[13]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生物产量和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李玉贤,杨树明,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杜娟,李本逊. 2012
[14]马铃薯套种苦荞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刘辉,卢扬,冯月玲,叶夕苗,张叶,李飞,邓仁菊,张廷刚,王天顺,宋莉. 2023
[15]仁怀高粱-马铃薯一年三熟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赵应,陈满静,任彦,任艳,姜昱雯,邵明波. 2025
[16]带状套作复光后不同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吴雨珊,龚万灼,杨文钰,雍太文,杨峰,刘卫国,武晓玲. 2017
[17]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综合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吴雨珊,龚万灼,刘鑫,武晓玲,杨峰,王小春,刘卫国,雍太文,杨文钰. 2016
[18]酿酒专用糯高粱-大豆套作研究. 周俊辉,殷勇,刘兴贵,宗勇. 2014
[19]TIBA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套作苗期生长和倒伏率的影响. 龚万灼,杜成章,龙珏臣,王萍,陈红,王强,张继君. 2019
[20]不同树形李对套作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张国薇,罗德勇,刘硕,黄继平,罗宇,黄晓波,刘佳.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倒茬与秸秆覆盖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金钰;谢奎忠;胡新元;董博;陈松虎
关键词:马铃薯;连作障碍;玉米倒茬;秸秆覆盖;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
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栽培技术规程
作者:方彦杰;罗峰;刘培旺;董博;朱永永;韩儆仁;谭伟军
关键词:旱作;马铃薯;复合式耕作;技术规程
-
甘肃不同地理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性状与气象因子及农艺性状的关系
作者:杨如萍;贾贞;韦瑛;魏野畴;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宋雯雯
关键词:甘肃;大豆;生育期;生态特征;气象因子;农艺性状
-
兰州市西固区大豆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
作者:陈晓莉;张晓艳;王立明;陈光荣;董博;杨如萍
关键词:大豆;品种(系);产量;西固区
-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覆膜类型综合评价
作者:张芮;李红霞;高彦婷;董博;张海粟;温文;王磊
关键词:玉米;地膜覆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熵权TOPSIS模型
-
大豆新品种佳禾1号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作者:张晓艳;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董博
关键词:大豆;佳禾1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
基于R语言的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大豆区试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张恺东;张凡巧;董博;段佳霖;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
关键词:AMMI模型;GGE双标图;大豆;稳定性;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