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与产地气象因子及土壤的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彭锐

作者: 彭锐;王远会;马鹏;李隆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花蒿;青蒿素含量;气象因子;土壤类型;产地;回归分析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0 年 02 期

页码: 519-5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比较了62个黄花蒿产地的环境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差异,各产地的气象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青蒿素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显著影响青蒿素含量的气象因子:年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青蒿素含量主要受年降水量和7月最高温度的影响;分类回归分析表明,年降雨量和7月平均温度分别出现在分类回归树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年降雨量>970.5 mm、7月平均温度>27.55℃,土壤类型在紫色土、黄红壤和黄壤的条件下,青蒿素含量较高。

分类号: S567.219

  • 相关文献

[1]三七种植土壤类型及产地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 杨春艳,刘飞,王元忠,李开毅. 2016

[2]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肥力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范作伟,彭畅,金荣德,吴海燕. 2018

[3]黑河地区气象因子对大豆品种黑河43产量构成的影响. 李阳,魏然,韩德志,袁园,姜宇,于晓光,崔杰印,位昕禹. 2022

[4]2018年-2019年重庆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龙珏臣,杜成章,王萍,张晓春,刘剑飞,张微微,王强,刘帮银,余雪源,陈红,张继君. 2022

[5]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杨美权,刘大会,邵爱娟,金航,王晓,范正华,黄璐琦. 2010

[6]黄花蒿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 杨丽英,李绍平,董志渊,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9

[7]黄花蒿开花诱导与青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关系研究. 郑丽屏,田浩,赵培飞,王剑文. 2016

[8]西藏黄花蒿内生真菌分离与鉴定. 张书航,刘欣瑜,黄恩霞,张雨,朱燕丽,刘奕伶,王敬龙,孙璐,路浩. 2020

[9]黄花蒿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李云寿,唐绍宗,邹华英,汪禄祥,杨益章,李晚谊,纳晓燕,佴注. 2000

[10]不同密度五种植物对薇甘菊幼苗的竞争效应.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申时才,张玉华. 2011

[11]黄花蒿叶片氮磷钾吸收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韦美丽,陈中坚,黄天卫,孙玉琴,李绍平,谷安宇. 2008

[12]云南气候条件下黄花蒿种子生物学测定. 韦美丽,黄天卫,孙玉琴,李绍平,陈中坚. 2009

[13]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技术研究. 高俊燕,杨丽英,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彭满秀,严世武,李绍平. 2010

[14]黄花蒿氮、磷、钾、钙、镁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杨美权,刘大会,邵爱娟,陈美兰,金航,杨野. 2013

[15]盐胁迫对黄花蒿生长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郁霄,潘魏松,田浩,王剑文. 2015

[16]云南栽培黄花蒿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干燥方法研究. 谷安宇,李绍平,杨丽英,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8

[17]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 周洁,张霁,郭兰萍,李耿,杨光,赵曼茜,黄璐琦. 2010

[18]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李绍平,杨丽英,董志渊,李林玉,王馨,杨斌,严世武. 2009

[19]黄花蒿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陈新,宣朴. 2007

[20]黄花蒿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杨丽英,李绍平,董志渊,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