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黄河入海活性硅输送规律及变化趋势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昊

作者: 王昊;冉祥滨;臧家业;刘军;曹磊;刘森;马永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江;黄河;溶解硅;生物硅;气候变化

期刊名称: 湖泊科学

ISSN: 1003-5427

年卷期: 2018 年 30 卷 05 期

页码: 1246-125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长江与黄河各一个完整水文年的调查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我国这两条大型河流活性硅((RSi,RSi=溶解硅(DSi)+生物硅(BSi))的入海通量及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与黄河RSi的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二者水体中BSi/RSi的平均比值分别为0.22和0.49;黄河DSi的年平均浓度为长江的74%,而BSi年平均浓度却是长江的3倍.黄河水体中相对较高的BSi浓度反映了黄河流域水体浑浊度与土壤侵蚀程度较高,源自黄土高原高的泥沙输送量是导致黄河水体中BSi浓度较长江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与黄河下游RSi通量在丰水期、平水期与枯水期的比值分别为5.3∶3.1∶1.6与3.8∶3.4∶2.8,长江半数以上的RSi入海通量是在丰水期输出的,而黄河在3个时期的差异不明显.相比于径流的变化,1958-2014年间长江DSi通量变化主要是由DSi浓度的变化引起的,流域气候变化(如温度变化)是其浓度及其通量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原因;而黄河1985-2001年间DSi通量下降是由于径流量与DSi浓度降低的双重原因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会对流域硅的风化速率与硅的产出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具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揭示.

分类号: TV148

  • 相关文献

[1]典型喀斯特流域旱雨季交替下溶解硅的输送特征. 郝卓,高扬,张晴雯,熊佰炼. 2021

[2]生物硅对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 张晋,李安春,万世明,黄杰,卢健,蒋富清,李铁刚. 2016

[3]东海典型港湾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分析. 王文婷,王朝晖,刘磊,康伟. 2019

[4]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雷明丹,王朝晖,江涛. 2021

[5]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2024

[6]黄海、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 张小勇,孙耀,石晓勇,杨茜,黄建生,王迪迪. 2013

[7]东海、黄海近代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分布及其反演潜力. 杨茜,孙耀,王迪迪,邢磊,孙晓霞,唐启升. 2010

[8]黄河谷地干旱区绿地草坪喷灌系统的应用. 王海. 2004

[9]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暴雨事件对营养盐输出通量的影响. 吴念,刘素美,张桂玲. 2017

[10]黄河“夺泗入淮”对苏北的影响. 蒋慕东,章新芬. 2006

[11]河流泥沙及水流对黄河生态健康的调节作用. 王海军,王洪铸,赵伟华,沈亚强,茹辉军,梁小民. 2016

[12]黄河流域淡水鱼类多样性和保护. 赵亚辉,邢迎春,吕彬彬,周传江,杨文波,赵凯. 2020

[13]黄河河龙区间泥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被引量:1. 那巍,王婧,韩启彪. 2018

[14]黄河壶口—三门峡段渔业水域中溶解氧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绿洲,杨元昊,任惠丽,李维平,杨娟宁. 2009

[15]发展草地农业,确保黄河中下游滩区安全. 任继周,常生华. 2007

[16]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东平湖鱼类多样性研究. 仝亚东,匡箴,刘鹏飞,梁翼东,凡迎春,徐东坡. 2023

[17]物候、水汛与河防:黄河十二月水名及其防汛意义. 郭云奇,惠富平. 2023

[18]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浮游生物资源的影响. 余斌,张建军,刘一欧,张军燕,沈红保,任敬. 2013

[19]三江源黄河地表水水环境现状评价. 石红霄,卢素锦,李鹏,杨艳莉. 2009

[20]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不同断面水质理化特征研究. 王绿洲,李维平,杨元昊,任惠丽,杨娟宁.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