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培育及其抗性表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进波

作者: 李进波;万丙良;夏明元;戚华雄;石华胜;辛复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褐飞虱;标记辅助选择;抗性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1 年 48 卷 05 期

页码: 1348-13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发掘和利用新的抗褐飞虱基因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抗褐飞虱基因来自药用野生稻的抗虫品种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被定位在第3染色体上。本研究以B5-10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扬稻6号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和回交,利用与Bph1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RG2329在后代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最后育成恢复系R476和杂交组合广两优476。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R476和广两优476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R476和广两优476的抗性水平分别为中抗和中感。广两优476在稻飞虱发生较重的稻田进行试种示范,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相比,广两优476对稻飞虱表现出明显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Bph14基因是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陈乔,孙荣科,杨朗,黄凤宽,黄大辉,韦素美,张月雄,刘丕庆,李容柏. 2010

[2]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3]籼稻资源WD15515中抗褐飞虱QTL的定位研究. 石少阶,王卉颖,上官欣欣,刘丙芳,荆胜利,杜波,陈荣智,祝莉莉,何光存. 2016

[4]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黄得润,龚俊义. 2009

[5]籼稻品种‘BP360e’抗褐飞虱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陶蓉,潘根,江玲,程遐年,刘裕强,万建民. 2019

[6]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利用现状. 鄂志国,程本义,焦桂爱,王磊. 2008

[7]温度胁迫对褐飞虱不同抗性水平水稻营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黄立飞,姜建军,胡雍,陈红松,杨朗. 2017

[8]茉莉酸甲酯诱导水稻后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吴莹莹,黄凤宽,韦素美,黄所生,吴碧球. 2008

[9]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与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的关系. 孙荣科,姜建军,黄立飞,李容柏. 2011

[10]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肖汉祥,李燕芳,张扬,黄炳超. 2009

[11]水稻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的研究. 刘华林,吕亮,张舒,陈其志,丁振华,董金梅,文佳,牛林. 2011

[12]籼稻品种'BP360e'抗褐飞虱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陶蓉,潘根,江玲,程遐年,刘裕强,万建民. 2019

[13]聚合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基因的三系恢复系改良效果的评价. 楼珏,杨文清,李仲惺,罗天宽,谢永楚,郑国楚,岳高红,徐建龙,卢华金. 2016

[14]三个中籼稻骨干恢复系对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改良效果的评价. 陈凯,张强,潘晓飚,李美,孟丽君,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13

[15]聚合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基因的三系恢复系改良效果的评价. 楼珏,杨文清,李仲惺,罗天宽,谢永楚,郑国楚,岳高红,徐建龙,卢华金. 2015

[16]3个中籼稻骨干恢复系对稻瘟病和褐飞虱抗性改良效果的评价. 陈凯,张强,潘晓飚,李美,孟丽君,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13

[17]2015年苏北地区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治理. 熊战之,汪立新,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高聪芬,张凯. 2016

[18]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规程. 邱良妙,陈爱华,刘其全,施龙清,占志雄. 2020

[19]普通野生稻抗源94-42-5-1对稻褐飞虱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研究. 秦学毅,韦素美,黄凤宽,李青,罗善昱. 2002

[20]江西东乡野生稻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初报. 黄水金,秦文婧,涂雪琴.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