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幼胚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海燕

作者: 任海燕;杜学梅;李登科;王永康;薛晓芳;赵爱玲;隋串玲;弓桂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枣;幼胚;体细胞胚的发生;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7 年 26 卷 09 期

页码: 1349-13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小梨枣胚龄30~40d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噻苯隆(TDZ)、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脱落酸(ABA)及其组合对幼胚胚乳看护培养效果、体细胞胚发生、成熟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小梨枣幼胚(30~40d)胚乳看护培养的培养基为MS+IBA0.2mg·L~(-1)+BA0.5mg·L~(-1)+NAA 0.1 mg·L~(-1),成胚率达62.07%;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TDZ 0.6mg·L~(-1)+IBA1.5mg·L~(-1)+NAA 0.1mg·L~(-1),诱导率为53.32%;在MS+6-BA 0.3mg·L~(-1)+NAA0.02mg·L~(-1)组合下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发生,发生率可达71.43%;ABA可促进体胚的正常发育,质量浓度为0.5mg·L~(-1)时,体细胞胚结构完整,体胚成熟率为21.83%;将成熟的体胚转接到含有IBA 0.03mg·L~(-1)+GA30.03mg·L~(-1)的培养基中,体细胞胚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分类号: S665.1

  • 相关文献

[1]枣幼胚直接成苗技术初探. 张存智,任杰,王玉安,魏鹏. 2008

[2]枣幼胚培养畸形苗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任海燕,李登科,王永康,赵爱玲,薛晓芳,弓桂花,李毅. 2021

[3]枣幼胚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任海燕,弓桂花,王永康,赵爱玲,薛晓芳. 2019

[4]花生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徐平丽,张传坤,单雷. 2006

[5]影响甘啤5号大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因素研究. 张正英,李静雯. 2018

[6]不同高粱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张美善,赵娜,阎鸿雁,林秀云. 2007

[7]小麦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研究. 李根英,黄承彦,隋新霞,何中虎,孙其信,夏先春. 2006

[8]小麦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及转化效率的比较研究. 赵林姝,刘录祥,王晶,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陈文华. 2006

[9]影响玉米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有关因素研究. 孙红炜,尚佑芬,杨崇良,赵玖华,路兴波,王升吉. 2002

[10]河南省新育成8个小麦品种(系)幼胚培养再生性能评价. 贾华岚,杜丽璞,胡琳,王轲,刘宏伟,叶兴国. 2017

[11]啤酒大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高效再生. 李静雯,张正英,李淑洁,赵丽娟. 2009

[12]大麦苏啤4号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的高频再生. 余桂红,张旭,孙晓波,马鸿翔. 2013

[13]超甜玉米转基因稳定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化植株PCR分析. 李余良,胡建广,苏菁,刘建华. 2007

[14]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的评价. 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刘汉梅,刘亚娟,谭振波,陈刚. 2004

[15]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特性的研究. 张红梅,刘小红,张红伟,刘欣洁,陈刚,谭振波. 2004

[16]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比较评价. 贾利欣,贾利敏,赵瑞霞,牛素清. 2006

[17]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的比较. 贾小霞,王汉宁,孔维萍,梁慧光,张金文. 2009

[18]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幼胚的组织培养和繁殖. 郭连钢,马润兰,贺小勇. 2007

[19]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幼胚获得抗除草剂再生植株. 梁雪莲,孙毅,郭平毅,刘惠民,刘少翔,王景雪,解志红,孙丹琼. 2003

[20]睡莲不同杂交组合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孙春青,戴忠良,潘跃平.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