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载极化SAR数据的农作物分类识别进展评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政

作者: 孙政;周清波;杨鹏;王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全极化;农作物识别;目标分解;分类算法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ISSN: 1005-9121

年卷期: 2019 年 11 期

页码: 63-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目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信息不仅可为农情监测和作物估产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还是国家制定粮食政策和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播种面积信息能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极化SAR不受云雨天气的影响,在农作物遥感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效利用极化SAR数据进行农作物识别研究对促进雷达技术在国家农业遥感监测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星载极化SAR技术的发展过程为论述主线,从单、双极化SAR数据,单、双极化SAR数据结合光学影像,全极化SAR数据三个发展阶段,对极化SAR数据在农作物分类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不同的识别特征、融合算法以及分类算法的优缺点。[结果]以往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当前研究多以识别水稻为主,对于难以识别的旱地作物研究较少;目前对旱地作物识别精度不高,平均识别精度不足85%;缺乏对不同作物散射机制及其随时相变化的研究,导致分类算法机理性不足,普适性较差。[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旱地作物散射机制的定量确定,如何利用散射机制及其变化来提高旱地作物遥感识别精度和普适性;目前分类算法大都是基于光学影像设计,如何利用SAR特殊的成像方式优化设计适用于极化SAR数据的分类算法,得到更高的分类精度;如何更好的跟光学遥感等多源数据(光学数据、GIS数据等)结合来提高精度,将成为未来极化SAR农作物识别中三个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分类号: S127

  • 相关文献

[1]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农作物识别研究进展. 王迪,周清波,陈仲新,刘佳. 2014

[2]反思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目标分解与制度重构. 郑风田,普蓂喆. 2019

[3]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气相离子迁移谱的白茶等级评价研究. 黄艳,罗玉琴,张灵枝,戴伟东,林智,林刚,孙威江. 2023

[4]基于全极化SAR数据散射机理的农作物分类. 化国强,王晶晶,黄晓军,陈尔学,李秉柏. 2011

[5]基于全极化SAR数据的玉米后向散射特征分析. 化国强,肖靖,黄晓军,陈尔学,李秉柏. 2011

[6]基于GF-1/WFV时间序列数据的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识别. 乌云德吉,于利峰,承昊,包珺玮,许洪滔,赵佳乐,乌兰吐雅. 2019

[7]RapidEye卫星红边波段对主要农作物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 乌云德吉,于利峰,包珺玮,许洪滔,乌兰吐雅. 2017

[8]基于SAR-C的大兴安岭西麓地区主要农作物识别方法研究. 于利峰,乌兰吐雅,乌兰,包珺玮. 2017

[9]合成孔径雷达水稻识别和监测研究进展. 唐鹏钦,姚艳敏,魏娜. 2009

[10]基于SAR图像雨团足印的海面风向提取方法. 叶小敏,林明森,梁超,邹亚荣,袁新哲. 2018

[11]利用ASAR图像监测土壤含水量和小麦覆盖度. 鲍艳松,刘良云,王纪华,李小文,李翔,宋小宇,竞霞. 2006

[12]基于SAR波模式数据的涌浪起源追踪与定位. 王璇,蒋浩宇,陈戈,于方杰. 2016

[13]频谱分析技术在层析SAR森林垂直结构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性能分析. 李文梅,陈尔学,李增元,冯琦,杨浩,黎晓. 2015

[14]基于Sentinel-1雷达影像的玉米倒伏监测模型. 韩东,杨浩,杨贵军,邱春霞. 2018

[15]基于星载SAR的冬小麦估产模型比较分析. 陈磊,范伟,陈娟,荀尚培,何彬方,张宏群,任竹. 2015

[16]基于Sentinel-1A影像和一维CNN的中国南方生长季早期作物种类识别. 赵红伟,陈仲新,姜浩,刘佳. 2020

[17]合成孔径雷达水稻识别和监测研究进展(英文). 唐鹏钦,姚艳敏,魏娜. 2009

[18]基于Radarsat-2和环境星的淮河流域冬小麦估产模型比较研究(英文). 范伟,陈磊,陈娟,闫洪凯,刘韬. 2016

[19]合成孔径雷达水稻识别和监测研究进展(英文). 唐鹏钦,姚艳敏,魏娜. 2009

[20]基于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稻虾田遥感识别. 董秀春,蒋怡,李宗南,陈洋,王小燕,杨雪青,李章成,刘亚.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