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的化学防除及生态修复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坳程

作者: 芮昌辉;郭美霞;袁会珠;杨代斌;陈耕;曾溢曦;张育森;林代全;吴学昌;魏英;王华强;张文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草学;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生物;除草剂,应用技术

期刊名称: 安全与环境学报

ISSN: 1009-6094

年卷期: 2006 年 6 卷 03 期

页码: 82-87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紫茎泽兰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入侵,就排挤当地物种,很快成为优势种群,在西南地区已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2年的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磺酰脲类除草剂嘧磺隆187.5~375g/hm2(有效成分,下同)、噻吩磺隆375g/hm2、氯嘧磺隆375g/hm2和吡啶类除草剂氨氯吡啶酸1080g/hm2对紫茎泽兰均有优异的防除效果。而2,4滴1500g/hm2、乙羧氟草醚150g/hm2、氟磺胺草醚500g/hm2、咪唑乙烟酸1500g/hm2、嗪草酸甲酯50g/hm2、环嗪酮2500g/hm2、氯草定750~1500g/hm2不能完全杀死紫茎泽兰。针对山区水源短缺,运水不便的的问题,通过在除草剂中加入2L/hm2机油乳油,采用很低容量喷雾法,用水量可由常量喷雾的900~1200L/hm2减少到30~40L/hm2,施药效率较常量喷雾提高8~10倍。此外,还可将除草剂制成颗粒剂或采用毒土法撒施,不需施药器械,且可以节省大量水运输费用。紫茎泽兰用上述除草剂防除后,能选择性地促进非靶标植物的生长。大面积防除2年后,生态恢复率为40%~90%。

分类号: S451.2

  • 相关文献

[1]杂草学课程实践与教学实习在培养农学专业人才中的作用. 柏连阳,周静,李静波. 2014

[2]植物保护专业杂草学教学实习方法改革研究. 邬腊梅,柏连阳,李静波,周静,孟桂元. 2015

[3]宁夏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展望. 刘浩,沈瑞清,马建军,王金保,李虹. 2019

[4]贵州外来物种入侵的种类、危害、防治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杨成. 2020

[5]“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植保国际合作与发展契机. 刘万学. 2015

[6]北京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种类调查初报. 贾春虹,虞国跃,张帆,罗晨,裘季燕,张芝利. 2005

[7]水葫芦象甲的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 丁建清,陈志群,付卫东,范中南,王韧. 2002

[8]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防控及利用研究. 高平,何忠全,汪世元,郎冬梅,谷平,代可方,何树林,毛建辉. 2011

[9]福建外来入侵生物基础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 陈宏,赵健,池美香,邱荣洲,翁启勇. 2011

[10]多种生物潜在分布预测分析软件功能对比分析. 程登发,田喆,张云慧,孙京瑞. 2007

[11]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现状、趋势及其研究进展. 郭文超,张祥林,吴卫,张伟,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丁新华,依米提·热苏力. 2017

[12]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2002

[13]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热带农林业的影响及防控对策. 梁伟红,方佳,李玉萍. 2009

[14]外来入侵生物及其控制策略. 芮昌辉,雷仲仁. 2004

[15]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丁建清. 2002

[16]加入WTO与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和控制. 丁建清. 2002

[17]湖北省外来入侵生物及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喻大昭,李儒海,褚世海,万鹏,常向前,武怀恒,黄民松. 2011

[18]我国主要的外来恶性杂草及防治技术. 郭美霞,张向才,田宇,吕平香,柏亚男,张庆. 2004

[19]香蕉穿孔线虫种类及诊断研究进展. 李一农. 2005

[20]海南省农林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的构建. 梁伟红,李玉萍,方佳,谢龙莲.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