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不同乳腺健康状态下乳清蛋白的差异性表达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汪悦
作者: 汪悦;熊本海;蒋林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奶牛;蛋白质组学;乳体细胞数;乳腺健康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19 年 2 期
页码: 775-791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奶牛不同乳腺健康状态下乳清蛋白差异性表达,探究奶牛乳腺健康状况对乳清蛋白的影响以及病原微生物蛋白诱发炎症的分子机制,为诊断奶牛乳腺健康程度以及早期炎症的发生提供潜在生物标记物.选择102头荷斯坦奶牛[胎次2~3胎、泌乳天数(152±27) d、产奶量(27±3) kg/d]进行牛奶样本采集,根据乳体细胞数(SCC)及细菌学鉴定结果将牛奶样本分为6组,分别为细菌培养阳性组(传染型、环境型和机会型)和细菌培养阴性组[培养阴性-低SCC组(SCC<100 000个/mL)、培养阴性-中等SCC组(SCC为100 000~400 000个/mL)和培养阴性-高SCC组(SCC>400 000个/mL)].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对6组乳清样本中的蛋白质功能及表达水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奶牛健康乳腺与炎症乳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造成的.2)试验总共鉴定出272种蛋白质,其中有58种蛋白质显示出显著调节变化.与细菌培养阴性乳清样本相比,细菌培养阳性乳清样本中有20种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中导管素-4(CATHL4)、导管素-3(CATHL3)、导管素-2(CATHL2)、α-球蛋白抑制因子H4(ITIH4)、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1(SERPINA3-1)、前列腺素H-2 D异构酶(PTGDS)、血清淀粉样蛋白A3(SAA3)和免疫球蛋白κv3-20(IGKV3-20)在培养阳性乳清样本中的表达量超过培养阴性乳清样本的约8倍,且上调蛋白质的功能多数与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的蛋白质有38种(P<0.05或P<0.01),其中血小板糖蛋白4(CD36)、补体蛋白CD59(CD59)、κ酪蛋白(CSN3)、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A1(BTN1A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围脂滴蛋白2(PLIN2)、包膜糖蛋白2(GP2)、聚泛素-C(UBC)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呈现极显著下调(P<0.01),BTN1A1与脂质合成和分泌有关,PLIN2和GP2与转运有关,ABCG2具有酶活性,CD59与免疫系统有关.3)在细菌培养阳性乳清样本中鉴定到21种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的存在既验证了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又从菌体蛋白特性和功能角度阐明了病原微生物诱发炎症的分子机制.综上所述,通过对奶牛不同乳腺炎症状态下乳蛋白差异表达研究,根据不同炎症类型奶样中乳蛋白质及菌体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功能揭示了不同乳腺健康状态下乳腺内的生物学现象,此外为诊断乳腺健康特别是早期乳腺炎症的发生提供潜在生物标记物.
分类号: S823
- 相关文献
[1]奶牛乳腺健康与乳中体细胞数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詹经纬,童津津,熊本海,蒋林树. 2021
[2]不同牛奶体细胞数下牛奶体细胞分型及奶牛泌乳性能变化. 汪悦,蒋林树,熊本海. 2018
[3]蹄叶炎奶牛血浆蛋白质组学2-DE图谱的构建及分析. 高昭辉,荔霞,严作廷,王旭荣,阎萍,董书伟. 2013
[4]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与健康奶牛嗜中性粒细胞差异蛋白质组的表达分析. 刘开东,柳楠,杜立新,魏彩虹,张莉,路国彬,赵福平,刘积凤. 2012
[5]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乳房炎研究中的应用. 曹随忠,杨永新,李宏滨,杜立新,赵兴绪. 2006
[6]奶牛繁殖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黄金明,王长法,王洪梅,李建斌,仲跻峰. 2009
[7]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进展. 牛慧,童津津,熊本海,蒋林树. 2020
[8]奶牛乳房炎相关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曹随忠,姚学萍,赵兴绪,杜立新. 2008
[9]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董书伟,李巍,严作廷,王旭荣,高昭辉,荔霞. 2012
[10]西门塔尔牛乳中体细胞数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分析. 王曦,李红霞,许尚忠,周忠孝. 2005
[11]青杨双向电泳实验体系的建立. 陈国良,蒋晶,乔桂荣,金梁,孙月华,杨晔,周婧,卓仁英. 2009
[12]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及应用. 桑石磊,谭玉梅,刘永翔,刘作易. 2014
[13]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桑石磊,李丽. 2014
[14]蛋白质芯片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顾军,刘作易,张春秀,唐祖明,陆祖宏. 2006
[15]龙眼体细胞胚发生早期的蛋白质组学. 赖呈纯,赖钟雄,方智振,何园,姜顺日. 2012
[16]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玉米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王伟,杨文鹏. 2012
[17]蛋白质组学方法评估转基因抗虫玉米非预期效应. 郝文媛,李飞武,闫伟,李葱葱,郝东云,郭长虹. 2017
[18]干旱胁迫对抗旱性蚕豆幼苗生长特性影响及叶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李萍,张雁霞,刘玉皎. 2017
[19]水稻育秧肥的壮秧效应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 彭春瑞,邵彩虹,潘晓华,钱银飞,邱才飞,谢金水. 2012
[20]孕穗期水稻不同功能叶的发育蛋白质组学分析. 邵彩虹,谢金水,黄永兰,邱才飞,张振苗,林文雄.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张帆;唐湘方;熊本海
关键词:奶牛;能量负平衡;酮病;发病规律;围产期
-
植物提取物抑制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作者:肖莉;刘子豪;南雪梅;熊本海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反刍动物;甲烷;产甲烷菌;活性物质;瘤胃发酵
-
规模化肉牛场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以阳信亿利源5G数字化牧场为例
作者:张帆;周梦婷;唐湘方;刘民泽;杨振刚;熊本海
关键词:肉牛;数字化牧场;电子耳标;传感器;管控平台
-
迷迭香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鹏;刘云龙;蒋林树;屠焰
关键词:迷迭香酸;生物学功能;机制;畜禽;应用
-
牛至精油缓解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鹏;高鹏翔;蒋林树;屠焰
关键词:牛至精油;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
-
益生元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胡秀贞;周梦婷;刘民泽;熊本海
关键词:益生元;生理功能;反刍动物;畜牧生产
-
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张帆;周梦婷;熊本海;杨振刚;刘民泽;冯文晓;唐湘方
关键词:肉牛生理指标;人工智能;智能监测;传感器;数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