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甘蔗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利荣

作者: 苏利荣;何铁光;苏天明;李琴;秦芳;李杨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绿豆;间作;施氮水平;生长;产量;氮素营养

期刊名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1-411X

年卷期: 2019 年 3 期

页码: 20-28

摘要: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绿豆Vigna radiata间作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生长、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为甘蔗合理间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计3种种植方式(绿豆单作、甘蔗单作、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3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减量施氮、常规施氮),测定甘蔗不同时期的生长性状.[结果]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都显著影响甘蔗的分蘖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出苗数;施氮水平*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甘蔗的有效茎数、成茎率、收获期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间作处理使甘蔗出苗数和分蘖数分别降低了9.61%~10.52%和10.30%~11.05%,使有效茎数、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和蔗茎产量分别提高了0.15%~14.28%、14.28%~34.76%、24.00%~29.58%和15.88%~20.16%.对于间作处理,甘蔗生长80 d的土地当量比为1.47~1.53,甘蔗收获期的土地当量比为1.76~1.94,甘蔗的竞争能力大于绿豆.与常规施氮的单作甘蔗相比,减量施氮的间作处理不会降低甘蔗的蔗茎产量和土壤氮素营养.[结论]甘蔗–绿豆间作处理能提高土地当量比和土壤氮含量,促进甘蔗生长,提高甘蔗产量和氮素吸收.

分类号: S566.1`S522

  • 相关文献

[1]氮肥减量条件下间作绿豆压青对甘蔗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谢金兰,林丽,李长宁,罗霆,莫璋红. 2020

[2]不同施氮水平对云蔗03-19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樊仙,刀静梅,时利明,刘少春,高欣欣,张跃彬. 2013

[3]不同施氮水平下固氮菌肥对甘蔗的应用效果试验. 何为中,谭宏伟,高轶静,庞天,李德伟,覃振强. 2019

[4]辽宁地区绿豆玉米间作试验研究. 王洪皓,乔辉,赵秋,何伟锋. 2019

[5]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闫锋,崔秀辉,王成,曾玲玲,王宇先,王立达,浦子刚. 2013

[6]油葵绿豆不同行比间作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璐,何录秋,杨学乐. 2021

[7]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秦文利,刘忠宽,智健飞. 2017

[8]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 于运凯. 2014

[9]施氮水平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特性的影响. 于艳敏,文景芝,赵北平,宋丽娟,杨忠良,武洪涛,高洪儒. 2012

[10]不同间种绿豆方式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维赞,李长宁,李毅杰,梁强,刘晓燕,朱秋珍. 2014

[11]甘蔗间作种植方式研究进展. 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郭家文. 2009

[12]甘蔗间作早熟春大豆关键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 杨守臻,欧宗喜,李有呈,蔡昭艳,孙祖东,雷才光,郑分明,唐向民. 2014

[13]早熟大豆品种与甘蔗间作的适应性研究. 孙祖东,杨守臻. 2001

[14]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绿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李萍,郝兴宇,杨宏斌,林而达. 2011

[15]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韦剑锋,蔡昭艳,韦方志,李纪潮. 2016

[16]椰园间作禾本科牧草试验初报. 刘立云,唐龙祥,韦家少. 2001

[17]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的生长及产量. 郑定华,袁淑娜,陈俊明,黄坚雄,潘剑,李娟,周立军. 2017

[18]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影响. 田双燕,张应龙,何天久,牛力立,王庆,吴再辉,肖力力,田山君. 2021

[19]椰园间作禾本科牧草试验初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唐龙祥,韦家少. 2001

[20]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赵甜甜,蔡新,汪云刚,陈继伟,刘德和,李岚,罗正飞,李朝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