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红中

作者: 何红中;白艳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粟作;文化遗产;农业历史;敖汉旗

期刊名称: 农业考古

ISSN: 1006-2335

年卷期: 2019 年 3 期

页码: 239-246

摘要: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保护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传统栽培模式难以为继、缺乏可以聚焦传承人、农民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须要做好更加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工作,进一步研究其历史源流及影响,建立和完善保护利用与监督机制,构筑与农民一体的利益共享与补偿体系,还要扩大在高科技、高增加值和文化领域的投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综合价值的有效提升.

分类号: S-0`K87

  • 相关文献

[1]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何红中,白艳莹. 2019

[2]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王思明. 2014

[3]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 王思明. 2019

[4]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中应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 王思明. 2016

[5]中国的南瓜文化遗产. 李昕升,卢勇. 2016

[6]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保护利用. 何红中. 2016

[7]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 路璐,王思明. 2019

[8]大运河与淮扬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王荧,沈志忠. 2023

[9]日本乡村文化的创意开发及其经验借鉴. 王爱玲,赵静娟,郑怀国,串丽敏. 2021

[10]广东省寺观园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赵永琪,袁海清. 2023

[11]中兽药产业化专题-中兽医药应用前景和产业化的思路. 张继瑜.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