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森
作者: 姚森;张健飞;肖宏儒;金月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机械收获;发展路径
期刊名称: 中国农机化学报
ISSN: 2095-5553
年卷期: 2019 年 40 卷 4 期
页码: 36-42
摘要: 我国是甘蓝生产大国,但目前对于甘蓝的收获主要还是依赖于人工收获,大大影响甘蓝收获的效率,从而严重制约着我国甘蓝产业的发展.为此分析全国甘蓝的生产现状和生产模式,回顾国内外甘蓝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重点对国内外典型甘蓝收获机的原理和结构进行剖析,提出我国甘蓝收获机械技术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我国甘蓝收获机械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农艺的不规范、技术的不成熟和使用效益问题是制约甘蓝收获技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当把农机农艺相结合、优化机械机构和提升智能化程度作为未来甘蓝收获机械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
分类号: S225.92
- 相关文献
[1]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 牟楠. 2014
[2]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 刘晶,刘欣芳,谈克俭. 2015
[3]黑龙江省新型经营主体的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及收获损失分析. 何长安,李金霞,王海玲,蒋佰福,郭荣利,刘英田,柴永山,毕洪文. 2019
[4]吉林省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及发展方向. 刘笑笑,王嵩,樊慧梅,魏春雁. 2017
[5]玉米籽粒机械裂纹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新伟,易克传,刘向东,赵学观. 2019
[6]燕山丘陵温热区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套技术研究. 董喆,边丽梅,张昊,郑伟,张丽妍,郝春雷,孟繁盛,慈艳华,杜江洪. 2021
[7]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地下芽库及成苗的影响研究. 高欣欣,赵培方,刘高源,刘少春,郭家文. 2021
[8]玉米机械收获与秸秆还田技术研究. 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2021
[9]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周刚,张建军,樊廷录,李尚中,赵刚,党翼,王磊. 2021
[10]黑龙江省水稻不同含水量机械收获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高洪儒,赵北平,张君,马军韬,邓凌韦,张丽艳,王永力. 2021
[11]高纬寒地适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 张崎峰,杨肖雨,李金良,陈海军,吴瑶,蔡鑫鑫,项鹏,崔少彬. 2020
[12]两个甘蔗品种机械收获后糖分转化损失分析. 苏俊波,孔冉,罗炼芳,张华,陈由强,陈如凯. 2015
[13]亚麻鲜茎雨露沤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吴广文. 2002
[14]适合机械收获红小豆新品种齐红3号的选育. 于运凯,王成,曾玲玲,卢环,王立达,王连霞,谭可非,周超,崔秀辉. 2022
[15]机收玉米新品种牡单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庆娜,姜军,邵广忠,孙殷会,程娟,傅迎军. 2024
[16]玉米收获方式及其效益分析. 郭银巧,柴宗文,王克如,谢瑞芝,汤秋香,刘广周,明博,李少昆. 2017
[17]桂糖品种新植蔗机械收获质量调查报告. 李毅杰,刘晓燕,王维赞,庞天,罗亚伟,梁阗,梁强,李杨瑞. 2020
[18]机收时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破蔸率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赵培方,代俊杰,刘高源,高欣欣,杨丽涛,李杨瑞,郭家文. 2017
[19]不同收获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方志存,高欣欣,李美蓉,邹俊云,武彩英,旗尔,郭家文. 2016
[20]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少昆.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卧式蔬菜苗嫁接机设计与试验
作者:田志伟;马伟;姚森;杨其长;段发民
关键词:蔬菜;自动嫁接机;PLC;控制系统
-
金针菇气生菌丝缺陷型突变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黄千慧;姚森;魏仲阳;仝宗军;张烨琳;邓优锦;谢宝贵
关键词:金针菇;疏水蛋白;气生菌丝
-
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姚森;杨其长;马伟;段发民
关键词:
-
常规单季晚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曹建民;曹芸;侯建军;王琼;金月;马善林;朱国富
关键词: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
不同有机肥替代模式对安吉白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金月;赖建红;孙万春;曹芸
关键词:有机替代,安吉白茶;产量;品质;土壤肥力
-
晚粳稻免耕直播条件下播种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作者:曹建民;曹芸;侯建军;王琼;金月;马善林;朱国富
关键词:晚粳稻;免耕直播;产量构成因素;产量
-
有机肥施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紫艳;杨桂玲;虞轶俊;赵芸;金月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