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分离世代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书芬

作者: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傅廷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F2∶3家系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07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121-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1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1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和F2∶3家系,对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在分离世代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对2个群体杂交种F1两年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具有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在单株产量的3个构成因素中,单株角果总数杂种优势最强,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每角粒数、千粒重的优势较小,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对F2和F2∶3家系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如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比杂种F1杂种优势显著降低,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另一方面,各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同样存在丰富的变异,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显著。在分离群体中还出现了超优亲现象,这为育种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张瑞茂,侯国佐. 2002

[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李德文,魏忠芬,王军,王瑞,李加纳,张太平. 2014

[3]杂交油菜选育研究 Ⅰ.S455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罗鸿源,何采平,黄泽素,魏忠芬,黄苇. 1992

[4]甘蓝型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1990

[5]甘蓝型油菜二系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 关周博,董育红,张耀文,王学芳,韦世豪,郑磊,田建华,李殿荣. 2016

[6]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春油菜区中的杂种优势研究. 关周博,董育红,李少钦,张耀文,田建华,王学芳,李殿荣. 2015

[7]河南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应用及展望.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8

[8]一个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董云麟,杜禾. 1993

[9]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10]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朱吉风,周熙荣,张俊英. 2021

[11]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油菜选育研究初报.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陈新军,高建芹. 2002

[12]甘蓝型油菜形态标记性状研究进展.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2005

[13]甘蓝型油菜苗期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研究. 康金涛,任生林,刘昆鹏,钟元,戴成,马朝芝. 2023

[14]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表现. 杜德志,聂平,徐亮,罗玉秀,姚艳梅,周红伟,张晓梅. 2010

[15]甘蓝型油菜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表现. 陈锋,张洁夫,张维,付三雄,陈松. 2016

[16]甘蓝型油菜叶片硫甙含量的杂种优势研究. 李培武,丁小霞,张文,赵永国,陈小媚,李云昌,谢从华,傅廷栋. 2007

[17]油菜杂种后代硫苷和蛋白质含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2005

[18]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 杜德志,姚艳梅,胡琼,徐亮. 2009

[19]甘蓝型油菜CMS杂种优势与亲本关系的研究. 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李建华,张书法. 2002

[20]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 戚存扣,盖钧镒,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高建芹,伍贻美,傅寿仲.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