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杠杆率校正的PLS-DA法对正半岩武夷岩茶的识别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健

作者: 周健;成浩;王丽鸳;薛凤仁;何孝延;徐锦斌;贺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乌龙茶;武夷岩茶;近红外光谱;识别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09 年 29 卷 01 期

页码: 34-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武夷岩茶属于闽北乌龙茶,是福建省的特有茶类,也是我国传统名茶中的精品,尤其以武夷中心地带所产的正岩茶品质最佳。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杠杆率校正(leverage correction)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武夷岩茶中的正岩茶与半岩茶的分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定标集42个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100%,对于未参与模型建立的验证集20个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也达到了100%。初步证明了利用近红外技术结合PLS-DA分析方法对正岩茶与半岩茶进行分类识别的可行性。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的武夷岩茶身份判别研究. 王丽鸳,成浩,周健,何孝延,薛凤仁,徐锦斌,贺巍. 2010

[2]基于GA-LSSVM和近红外傅里叶变换的霉变板栗识别. 周竹,李小昱,李培武,高云,展慧,刘洁. 2011

[3]武夷岩茶饮料最佳浸提参数的研究. 许勇泉,尹军峰,沈丹玉,王江丽,罗红燕,郑华骞. 2009

[4]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钟秋生,彭佳堃,戴伟东,林智,吕海鹏,陈泉宾,李鑫磊,陈常颂. 2023

[5]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魏子淳,庄加耘,孙志琳,林冬纯,毕婉君,谭艳娉,林宏政,俞晓敏,孙云,蔡小勇,郝志龙. 2023

[6]3种茶叶丙酮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陈峥,刘波,唐建阳,朱育菁. 2010

[7]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黄菊青,李伟斌,王琦,官雪芳,林斌. 2024

[8]套种圆叶决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 詹杰,李振武,邓素芳,应朝阳. 2019

[9]武夷岩茶的品质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朱河承,王伟伟. 2024

[10]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11]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12]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黄观音、金观音区域试验报告(1990-1997).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廷,黄福平,王国兴,徐斌,刘峰,林森知,郑秀琴,林国进,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 1997

[13]高香型优质乌龙茶新品系瑞香选育简报. 陈荣冰,黄福平,陈常颂,游小妹. 2004

[14]冷冻干燥技术在乌龙茶加工中的初步应用. 叶乃兴,杨如兴,杨广,张方舟,王振康. 2004

[15]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蛋白质组成、多酚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谱的影响. 黄福平,梁月荣,陈荣冰,陈伟,柯玉琴,陆建良. 2004

[16]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荣冰,柯玉琴,梁月荣. 2002

[17]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郭吉春,张文锦,叶乃兴,何孝延,黄福平,王锐清,林国进,林森知,郑秀琴,黄日和,邹荣然,黄剑锋,陈德华,王国兴,陈思奇. 1995

[18]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林郑和,郝志龙,陈良城,高水练. 2004

[19]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洪德,陈荣冰. 2002

[20]‘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