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的精细气候适宜性区划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荣瑞

作者: 苏荣瑞;林瑞坤;孙朝锋;陈家金;吴志源;杨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气候适宜性;区划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45-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福建省6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气象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调查资料,构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育性转换敏感期气候风险模型与风险等级指标、扬花授粉期天气综合危害指数模型与等级指标两个安全期气候区划指标,选择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23℃开展研究,基于两系杂交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分区等级标准,采用多层复合方法,开展基于GIS的福建省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高产精细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上旬-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上旬-中旬,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m以下的区域,次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300-500m的区域;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上旬-下旬,扬花授粉期8月下旬-9月上旬,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400m以下的区域,次适宜区分布在福建北部、西南部等县市海拔400-500m的区域;育性敏感期安排在7月上旬-8月下旬,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上旬-9月上旬,低适宜区分布在海拔500-1000m的区域,不适宜区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区域.

分类号: S51

  • 相关文献

[1]海南甘蔗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及区划. 刘建波,彭懿,陈秋波. 2009

[2]基于GIS的湖北省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闵程程,马海龙,王新生,王丽玲. 2010

[3]基于GIS的贵州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 陈芳,谷晓平,孟平红,胡家敏,于飞,李桂莲,代云昌. 2018

[4]我国滇重楼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石子为,康利平,彭华胜,杨少华,张丽霞,景志贤,陈敏,刘大会. 2017

[5]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 王伍梅,台德卫,杨联松,张效忠,黄贯刘,汤修竹,赵天明. 2009

[6]双亲主要性状在低纬高原两系杂交稻高纯高产制种技术中的研究. 涂建,奎丽梅,黄平,陈忆昆,董阳均,刘晓利,李华慧,卢义宣,杨久. 2016

[7]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吴爽. 2003

[8]基于最大熵模型研究四川省鲜食葡萄种植潜在分布区及其气候特征. 张玉芳,王茹琳,吕秀兰,金垚,赵艺,梁东,王明田. 2021

[9]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张志良,和志豪,茹晓雅,蒋腾聪,何英彬,冯浩,于强,何建强. 2023

[10]湖南省县域有机农业气候适宜性研究. 杨保华,黄忠良,陈剑虹,李倦生,汤桂容,彭志红,廖育林. 2009

[11]中国花生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 杨丽萍,郭洪海,朱振林,李新华,郭峰,万书波. 2019

[12]冬枣引种栽培区气候适宜性的灰色综合评估. 樊保国,李月梅,李登科. 2011

[13]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武海丽,智建奇,邢荣平,焦建伟. 2015

[14]气候变化对冀西北青贮玉米种植布局影响的预测. 许瀚林,刘瑶,袁晓峰,潘婕,瓮巧云,吕爱枝,刘颖慧. 2020

[15]山东泰安地区引种荷兰水仙气候适宜性评价. 亓雪龙,杨娟侠,王江勇,杨兴华,张倩. 2013

[16]黔西县耕地种植业布局规划. 吴清英,童倩倩,孙长青,李莉婕,黎瑞君. 2013

[17]青海高原四翅滨藜引种适宜区划分. 王占林,郑淑霞,张有生. 1999

[18]基于GIS的三峡库区精细化甜橙气候生态区划. 高阳华,陈志军,居煇,杨世琦,唐云辉. 2009

[19]再论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与发展. 张三元,李彻,张俊国,赵劲松. 2000

[20]上海土壤中微量元素水平及其微肥应用区划. 姚乃华,金星耀,吴镇麒,金顺发,张明芝,汪超俊,黄小东,姜素珍,姜震方,黄亦明.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