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旱地苹果园不同地面覆盖模式的水分与养分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尹晓宁

作者: 尹晓宁;董铁;孙文泰;牛军强;刘兴禄;马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苹果园;地面覆盖;硝态氮;果实养分吸收;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1 年 020 期

页码: 117-12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完善和改进果园树盘起垄覆膜集雨保墒模式,提高土壤墒情,探寻更加有效的果园保墒措施,该研究以17a生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树盘起垄覆膜行间清耕模式(F),在F基础进行改进的树盘起垄覆膜+行间覆草模式(F+W)和树盘起垄覆膜+行间覆草+膜侧添加渗水穴模式(F+W+H)2种改进模式,以不起垄不覆盖为对照(CK),采用定点试验,连续3 a(2015年干旱、2016年秋旱和2017年常年降雨)开展苹果花前、果实膨大期及采后的水分效应,以及养分效应和树体生长发育响应研究。结果显示:3种覆盖模式可不同程度增加0~200cm土层的含水率,以2017年最显著,2种改进模式可缓解300~500 cm土层水分消耗,降低休眠期无效蒸散,3a三种覆盖模式果园土层总蒸散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由低到高顺序为F+W+H、F+W、F、CK。2015年和2016年采后覆盖模式0~3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CK(比CK低34.4%~39.6%)。3种覆盖模式增加果实中氮磷钾养分吸收,以钾最突出。F+W+H、F+W和F 3 a平均产量分别较CK提高13.1%、13.0%和8.3%。综合各种效应,以2种改进覆盖保墒模式F+W+H和F+W较优。

分类号: S661.1

  • 相关文献

[1]地面覆盖对苹果园土壤生态效应和树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秋竹,王金政,聂佩显. 2017

[2]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绿洲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 兖攀,王久照,姜继元,陈奇凌. 2022

[3]地面覆盖对豫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性状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高登涛,魏志峰,孙共明,杨朝选,司鹏. 2017

[4]猪场废水灌溉对土壤-夏玉米系统氮素分布的影响. 白丽静,王风,张克强,黄治平,杨军,李晓光,张金凤. 2010

[5]垄膜集雨对苹果园土壤氮素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张坤,孙文泰,刘小勇,马明,王发林. 2012

[6]甘肃陇东旱塬不同树龄苹果园矿质氮的分布和积累特征. 刘小勇,董铁,张坤,张辉元,王发林. 2010

[7]地面覆盖对果园土壤水热分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坤,王发林,刘小勇,尹晓宁. 2010

[8]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 姚艳敏,魏娜,唐鹏钦,李志斌,余强毅,许新国,陈佑启,何英彬. 2011

[9]冻融期灌水和覆盖对南疆棉田水热盐的影响. 姚宝林,李光永,王峰. 2016

[10]覆盖种植方式和施氮对甘肃庆阳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环. 2017

[11]碱胁迫下磷酸脲降低土壤pH值促进菠菜生长. 张莉,王婧,逄焕成. 2016

[12]地膜秸秆双覆盖对免耕种植玉米田土壤水热效应的影响. 殷涛,何文清,严昌荣,刘爽,刘恩科. 2014

[13]降雨特性和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刘战东,高阳,刘祖贵,段爱旺. 2012

[14]基于近红外傅里叶特征提取方法的土壤含水率检测. 李小昱,肖武,李培武,雷廷武,王为,冯耀泽. 2009

[15]贵州省威宁县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评价. 吴亚维,杨华,韩秀梅,张诗莹,郑伟. 2012

[16]果园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 丛子健,丛和均,肖继兵. 2023

[17]辽西苹果园土壤肥力变化及施肥建议. 李燕青,杨安,李壮,程存刚,温延晨. 2020

[18]川西高原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陈诗栎,谢红江,陶炼,于航,杨文渊. 2024

[19]黄土旱塬集雨保墒措施对苹果发育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张建军,党翼,王磊. 2016

[20]不同覆盖措施对寒地苹果园土壤物理特性和树体生长的影响. 胡颖慧,顾广军,卜海东,杨悦,刘畅,高洪娜,董航,于文全.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