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评价及其差异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余永琦

作者: 余永琦;余艳锋;彭柳林;袁婷婷;黄虹;裘甜;沈佳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CRITIC—熵权组合权重法;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Dagum基尼系数法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ISSN: 1005-9121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12 期

页码: 235-2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目的]考察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化特征,对实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4—2018年长江流域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法测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1)2004—2018年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农业经济系统发展较为滞后,且两者在总体上、区域间、省份间各有差异.(2)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高度耦合特征,且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表现有所差别.(3)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阶梯式上升,协调等级常年稳定在初级协调状态,且中游相较于上、下游协调发展水平更好,区域内差异更小.(4)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现出波动走势,且基尼系数有扩大趋势,超变密度贡献率均值最大,但在考察期内,区域间差异与超变密度轮换构成影响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突破区域发展壁垒,推动农业资源要素在自由流动,激发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新动能,进一步缩小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

分类号: F323.22%X322

  • 相关文献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证分析. 刘宗敏,杨万宝,郭耀辉,周评平,黄东南. 2023

[2]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贾士靖,刘银仓,邢明军. 2008

[3]天津市现代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苏丽娜,王晓蓉,张金来,尹川. 2015

[4]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果雅静,高尚宾,吴华杰,刘中蔚,吴文良,张军连. 2008

[5]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广西农垦农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以广西农垦24个农场为例. 徐坤,冯娟,黎高,陆玉琴. 2020

[6]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奶用反刍家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直. 1985

[7]结构化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在杨柳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王洪江. 1990

[8]大冶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刘红梅,李玉浸,刘凤枝. 2005

[9]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安晓宁. 1995

[10]濉溪县杨柳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规划及其研制. 胡永年,王洪江,张存岭,张怀志. 1990

[11]福建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区域经济耦合发展分析. 罗莎莎,曾玉荣. 2020

[12]旅游休闲、社会经济、生态环保耦合协调发展——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实证. 田童,王博,王琪延. 2019

[13]宅基地退出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祁伟彦,王玉庭,李哲敏. 2021

[14]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研究. 姚升. 2024

[15]民族地区"两山"耦合协调度评价与时空分异研究. 李丽媛,胡玉杰,李明昕. 2022

[16]半干旱区水资源—乡村发展耦合协调评价与实证研究——以通辽市为例. 马力阳,罗其友,李同昇,李婷,龙冬平. 2017

[17]“三生”视角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毛广雄,曹玉华,任启龙. 2021

[18]新疆水资源与农业种植系统耦合协调及时空差异研究-以粮食和棉花种植系统为例. 张宁,汪子晨,杨肖,陈彤,邢飞. 2023

[19]乡村振兴视角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及空间格局-基于云南省脱贫户数据的分析. 张焱,胡雪枝,唐婷,冯璐. 2022

[20]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 赵颖文.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