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蓄水以来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河床质特征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浩

作者: 杜浩;危起伟;张辉;王成友;吴金明;沈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鲟;河床质;粗糙度;硬度;充塞度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5 年 35 卷 09 期

页码: 3124-3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是产底层产粘性卵鱼类。河床质构成了中华鲟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物理环境,其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规模和效果。基于水声学和水下视频技术对葛洲坝下现存唯一已知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河床质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水声学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2年间,中华鲟产卵场区域内河床硬度未有明显变化,但粗糙度显著增加(P<0.05)。对产卵位点的河床质特征分析表明,下产卵区的硬度增加(2012年显著高于2008和2004年(P<0.05)),上产卵区硬度呈明显下降趋势(2004年显著高于2008和2012年(P<0.05));上产卵区的河床粗糙度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05);下产卵场区的河床粗糙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水下视频观测结果显示,三峡蓄水导致的水体含沙量明显减少,对河床的冲刷日益明显,表现在产卵场江段沉积细砂和粗砂区域面积显著减少,河床卵石缝隙充塞度明显下降(P<0.05)。下产卵区在2007—2012年视频观察过程中发现河床卵石缝隙充分暴露,几乎没有任何细砂或粗砂填充,与上产卵区河床卵石缝隙充塞度特征明显不同。长期观测表明,2004—2012年期间中华鲟自然产卵位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2004—2007年均发生在下产卵区,而2008—2012年均发生在上产卵区,自然繁殖规模和效果也明显下降。综合分析显示,中华鲟产卵场河床质特征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中华鲟自然产卵位点的改变和迁移的原因,进而影响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繁殖适合度,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规模和效果。对三峡蓄水清水下泄的生态影响评估以及中华鲟自然产卵场的改良或修复有重要借鉴意义。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初次水下视频观察. 杜浩,张辉,陈细华,刘志刚,危起伟,N.MIYAZAKI. 2008

[2]人工模拟条件下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环境条件需求研究. 周杨浩,荣义峰,周卫国,刘黄欣,王谱渊,俞录贤,付生云,杨建新,祁洪芳,杜浩. 2022

[3]北京西山绿化树种PM_(2.5)吸附量及叶表面AFM特征分析. 鲁绍伟,蒋燕,李少宁,赵娜,陈波. 2019

[4]流沙沙障防护效益研究. 马青江,耿生莲. 2002

[5]基于临界起沙风速的草地防风固沙功能研究. 贺晶,吴新宏,杨婷婷,李鹏. 2013

[6]机械活化对钾长石颗粒表面特征的影响. 张仙梅,何振全,苏中晓,孟繁荣,卢昌艾,盖国胜,黄朝晖. 2023

[7]覆盖和耕作对黄土高原冬小麦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牛伊宁,沈禹颖,高崇岳,南志标. 2006

[8]微灌砂过滤器石英砂滤料颗粒粗糙度参数测算与分析. 刘清霞,李国强,李景海,翟国亮,靳正轩,邓忠. 2020

[9]北京西山绿化树种PM2.5吸附量及叶表面AFM特征分析. 鲁绍伟,蒋燕,李少宁,赵娜,陈波. 2019

[10]京郊延庆康庄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李晓娜,武菊英,徐彪,王淑琴. 2006

[11]鲟鱼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向燕,孔杰,周洲,张龙涛,杨兴. 2013

[12]中华鲟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孙丽婷,赵峰,张涛,庄平. 2017

[13]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水文状况适合度研究. 张辉,危起伟,杜浩,刘志刚,沈丽. 2010

[14]长江常熟溆浦段中华鲟幼鱼出现时间与数量变动. 李罗新,张辉,危起伟,杜浩,洪克明. 2011

[15]应用于中华鲟的Pop-up标志固定方法. 赵峰,庄平,Boyd KYNARD,章龙珍,张涛. 2010

[16]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杨德国,危起伟,王凯,陈细华,朱永久. 2005

[17]子二代中华鲟分枝杆菌感染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张书环,聂品,舒少武,杜浩,Foo Khong Lee,杨月梅,邵纯,邸军,黄君,曾令兵,危起伟. 2017

[18]应用弹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技术研究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海洋中的迁移与分布. 陈锦辉,庄平,吴建辉,黄硕琳,刘健,杨吉平,徐嘉楠,郑跃平,赵峰,张涛. 2011

[19]中华鲟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陈光哲,郑红霞,祝长青. 2018

[20]中华鲟保护综合船建设的探究. 张彬,王靖,焦尔,张怡.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