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植株再生和农杆菌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春波

作者: 徐春波;王勇;赵海霞;米福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植株再生;遗传转化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2 年 12 期

页码: 187-189+1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建立苜蓿植株再生体系和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猎人河"苜蓿品种为受体材料,对影响苜蓿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4.0 mg/L 2,4-D+0.5 mg/L 6-B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O+0.5mg/L NAA+1.0 mg/L 6-BA+1.0 mg/L AgNO3,而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苜蓿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是下胚轴。苜蓿农杆菌遗传转化的选择压确定为60 mg/L卡那霉素(Kan),最适宜的抗菌素为350 mg/L羧苄青霉素(Carb),农杆菌菌液的最适OD600为0.6,最佳侵染时间为10 min。[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苜蓿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苜蓿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毛雅妮,孙娟,张德罡,盛亦兵,杨国锋. 2009

[2]基因型和激素对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再生的影响. 蒋敏华,黄先群,李丽,李云,杨清. 2007

[3]蒺藜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王宇,刘文献,马利超,王彦荣,刘志鹏. 2014

[4]白三叶转基因研究进展. 李志亮,邢浩春,杨清,吴忠义,张秀海,黄丛林. 2009

[5]草坪草—高羊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李志亮,黄丛林,李征,王刚,吴忠义. 2004

[6]双价抗病基因导入籽瓜的遗传转化研究. 辛莉,施江,乐锦华,郑学勤,陆璐,王登伟. 2005

[7]鹰嘴豆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米日古丽·马木提,阿依加马丽·买买提,黄全生,足木热木·吐尔逊. 2010

[8]小豆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 陈新,陈华涛,万建民,翟虎渠. 2011

[9]农杆菌介导抗根结线虫Bt cry6A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张明华,陈钰辉,刘富中,张映,陈国华,谢丙炎,连勇. 2015

[10]农杆菌介导抗根结线虫Btcry6A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张明华,陈钰辉,刘富中,张映,陈国华,谢丙炎,连勇. 2015

[11]农杆菌介导普那菊苣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张丽君,程林梅,杜建中,李贵全,孙毅. 2011

[12]适于基因枪转化的棉花茎尖培养及筛选体系初探. 刘传亮,马峙英,李付广. 2003

[13]紫苏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徐静,王仙萍,商志伟,杨森,温贺,沈奇. 2017

[14]蜘蛛杀虫肽与Bt-Toxin C肽融合蛋白基因转入棉花的研究. 郑树松,安成才,李启任,陈章良. 2002

[15]冰草种间杂种蒙农杂种组织培养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霍秀文,魏建华,徐春波,米福贵,云锦凤. 2004

[16]香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黄永红,易干军,周碧容,曾继吾,吴元立. 2006

[17]茄子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张明华,陈钰辉,刘富中,张映,连勇. 2014

[18]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苜蓿悬浮胚性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申玉华,李望丰,金太成,常青,殷东旭. 2009

[19]转基因苜蓿的研究进展. 李静,薛鑫,吴金霞. 2012

[20]Bar基因转化草原1号苜蓿的研究. 刘艳芝,王玉民,刘莉,隋松兵,李望丰,董英山*.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