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的选育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红
作者: 林红;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寒地;玉米;新品种;评价;龙育4号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1 年 07 期
页码: 10-11
摘要: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与应用以及杂优模式的利用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以黑龙江省核心玉米自交系作母本,选用含有国外血缘、综合性状优异的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了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异、出籽率高、活秆成熟等于一体的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寒地早粳新品种龙糯2号的选育与评价. 辛爱华. 2004
[2]东亚粳稻遗传评价(GUVA)材料在寒地稻区试验初报. 丛万彪. 2007
[3]寒地水稻新品种龙稻206. 曾宪楠,孙羽,宋秋来,王麒. 2023
[4]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孙德全,林红,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 2008
[5]寒地玉米幼苗早发增产技术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连永利,郭巍. 2011
[6]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施肥模式玉米产量特性及生产效益分析. 葛选良,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姜宇博,刘媛媛,郝玉波. 2017
[7]北部高纬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模式. 吕晓丽. 2007
[8]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曹桂玲. 2011
[9]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王宇先. 2011
[10]高纬寒地玉米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吕晓丽. 2007
[1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宋秋来,王峭然,冯延江,王麒,孙羽,曾宪楠,来永才. 2017
[12]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寒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密度响应. 李梁,于洋,宫秀杰,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吕国依,钱春荣. 2021
[13]寒地半干旱地区覆膜玉米降解地膜筛选试验. 王宇先. 2014
[14]谷子新品种朝谷16号的选育与评价. 黄瑞. 2011
[15]烤烟新品种中烟102的选育及其应用评价. 贾兴华,冯全福,王元英,付宪奎,王绍美,罗成刚,陈志强,常爱霞,杨爱国,王凤龙. 2011
[16]甘蔗新品种柳糖2号的选育及评价. 周颀,韦开军,覃耀冠,阳康春. 2015
[17]全国番茄新品种区域试验兰州试点综合评价. 邵景成,胡志峰,杨永岗. 2004
[18]2012—2013年夏大豆新品种桂中地区品比试验. 陆文科,何可,韦慧明. 2014
[19]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阮宏椿,杨秀娟,陈双龙,董瑞霞,陈福如,王伟新,杜宜新. 2006
[20]烤烟新品种中烟100(CF965)的选育及其应用评价. 贾兴华,王元英,佟道儒,冯全福,罗成刚,陈志强,付宪奎,刘少云,王绍美.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龙育395的选育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作者:范金生;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龙育395;选育过程;栽培技术;制种要点
-
相同积温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作者:韩微波;杨国伟;孙德全;林红;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熟期;含水量;积温条件
-
寒地早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LY3-6的选育及诱导效果研究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范金生;李东林;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单倍体诱导率
-
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范金生;吴建忠;杨国伟
关键词: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黑龙江省
-
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育893
作者:范金生;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吴建忠
关键词: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育893
-
高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龙育6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范金生;杨国伟;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龙育63;机械化粒收;选育;栽培技术
-
高产早熟宜机收玉米新品种 龙育36的选育和栽培及制种技术
作者:范金生;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李东林;吴建忠
关键词:玉米;龙育36;选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