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芦荟的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聪芬

作者: 何聪芬;张佳星;陈杰;叶兴国;杜丽璞;董银卯;赵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芦荟;农杆菌;遗传转化;分子检测;ELISA检测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1673-8527

年卷期: 2007 年 34 卷 12 期

页码: 1053-1060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芦荟(Aloe)是美容和医疗保健工业的重要植物资源,然而基因工程途径改良芦荟鲜有报道。本实验研究了次氯酸钠、升汞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芦荟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比较了芦荟不同部位(叶片、叶鞘和茎段)的再生能力,利用GUS基因瞬间表达技术(X-Gluc染色)探讨了不同农杆菌对不同芦荟外植体的侵染效果,确定了G418筛选剂在芦荟转化后的最适筛选浓度,摸索了适宜于农杆菌—芦荟共培养用培养基组成和共培养条件,通过转化、筛选和移栽共获得了67棵抗性再生植株,进一步对抗性再生植株进行了PCR、South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芦荟外植体灭菌方法为20.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5min,效果优于利用0.1%升汞灭菌处理,茎部切段的再生能力高于叶片切段和叶鞘切段,适宜的共培养条件为芦荟外植体浸泡在含有农杆菌的液体共培养基中半小时后,在无菌滤纸上、24℃、10h光照共培养3天;EHA105农杆菌菌系对芦荟茎部细胞的侵染能力明显强于C58C1,EHA105侵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了80.0%左右,而C58C1侵染后GUS基因瞬时表达率只有30.0%左右。G418用于筛选抗性再生芽和抗性植株的适宜浓度为10.0~25.0mg/L。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芦荟基因组中,转化效率为0.9%,单拷贝整合占80.0%,2~3拷贝整合占20.0%,ELISA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在转基因芦荟中稳定表达。综上所述,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芦荟的技术体系,为利用基因工程途径改良芦荟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Q943.2

  • 相关文献

[1]农杆菌介导OsDREB基因转化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的研究. 赵华,何聪芬,张佳星,刘蕾,钟秦. 2008

[2]农杆菌介导法将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入芦荟的研究. 陈杰,张佳星,叶兴国,何聪芬,董银卯,赵华,秦允荣. 2007

[3]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芦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张军,夏宁邵,陈如凯,李杨瑞. 2004

[4]根癌农杆菌介导库拉索芦荟遗传转化因素优化. 蒙平,何铁光,苏宾,陈廷速,李杨瑞. 2005

[5]基因枪介导转化芦荟获得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陈杰,叶兴国,何聪芬,杜丽璞,董银卯. 2005

[6]基因枪介导转化芦荟获得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陈杰,叶兴国,何聪芬,杜丽璞,董银卯. 2005

[7]土壤宏基因组中抗草甘膦新基因的克隆与转化水稻的研究. 王云鹏,马景勇,马瑞,马建,刘文国. 2014

[8]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肖军,石太渊,郑秀春,段有厚. 2004

[9]农杆菌介导巨桉Eg5高效遗传转化. 郭利军,曾炳山,刘英. 2013

[10]根癌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高明,谭化,王云鹏,陈雪艳,刘艳芝. 2013

[11]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王萍,王罡,季静,曾凡亭,黄彬城,曹江,吴颖. 2004

[12]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现状与分析. 袁美,李双铃,李海渤,张成松. 2003

[13]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研究. 朱英,刘永翔,黄永会,邱礽,刘作易. 2013

[14]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茵的体系优化. 陈天子,袁洪波,杨郁文,刘蔼民,张保龙. 2011

[15]根癌农杆菌介导合欢转TaNHX2基因体系的优化. 周祥明,郝志愚,夏时云,王姝,宋建. 2013

[16]泡桐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 戴群,何放亭. 1999

[17]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研究. 陈立国,后猛,王玉海,崔发,王洪刚. 2007

[18]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黄瓜抗虫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因素研究. 魏爱民,张文珠,杜胜利,韩毅科,张桂华,张历. 2006

[19]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转化研究进展. 张丽,宋玉霞,巩檑,颉瑞霞,甘晓燕. 2015

[20]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程林梅,孙毅,岳焕荣.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