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兰

作者: 王兰;冯宏祖;郭文超;张辉;杨力;许建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性诱剂;赤眼蜂;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11 年 48 卷 02 期

页码: 261-2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有4个发生高峰,有滞育现象,赤眼蜂在果园扩散距离可达16 m,但在2~8 m范围内赤眼蜂的寄生数量最多;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其寄生率也在增加,但并非放蜂的次数越多越好。【结论】在该虫的防治策略上用苹果蠹蛾性诱芯捕杀雄蛾防治越冬代,化学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幼虫;田间释放赤眼蜂重点在第二代,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2~3次,蜂卡间隔距离8 m为宜。

分类号: S436.611.29

  • 相关文献

[1]喀什地区杏园内食心虫消长动态及赤眼蜂防治初探. 岳朝阳,张新平,杨森,刘爱华,张静文,徐兵强. 2010

[2]性诱剂对苹果蠹蛾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蔺国仓,任向荣,孙美乐,张鲁男. 2021

[3]防治大豆食心虫方法的研究. 赵晓丽. 2004

[4]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曹丽萍. 2021

[5]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应用效果. 赵旭,杨眉. 2024

[6]南疆小海子垦区果园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蛀果情况研究. 尔热斯白克·塔米力,王凡,冯丽凯,杨国梅,姜明军. 2024

[7]甘肃酒泉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 刘万学,万方浩,蒲崇建. 2010

[8]苹果蠹蛾的识别与防治. 周彦珍,张志转,朱永和. 2013

[9]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技术. 王连霞. 2011

[10]性诱剂和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诱集效果比较. 李丽莉,郭婷婷,门兴元,陈浩,孙廷林,夏小菊,于毅. 2015

[11]桃园食心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郝宝锋,于丽辰,许长新,贺丽敏,焦蕊. 2010

[12]冀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郝宝锋,许长新,贺丽敏,焦蕊,于丽辰. 2011

[13]冀东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 郝宝锋,许长新,贺丽敏,焦蕊,于丽辰. 2011

[14]复合式性信息素迷向剂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崔笑雄,熊仁次,陈汉杰,韩旭,姚永生. 2020

[15]防治大豆食心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苗亿,韩业辉,刘洋,兰红宇,王立达,武林琳. 2018

[16]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17]释放不同种类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李敦松,罗宝君,赵秀梅,郑旭,袁明,姜晓军,何康来. 2019

[18]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 谢原利,谢龙,成学敏,韩杳,张舒. 2019

[19]高效寄生水稻二化螟卵的赤眼蜂品系筛选. 李丽娟,周淑香,常雪,毛刚,丁岩,张国红,刘剑,孙康娜,李光雪,鲁新. 2019

[20]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王连霞,何康来,罗宝君,赵秀梅,姜晓军,郑旭,袁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