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几项措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建三
作者: 陈建三;郑学军;尹林;曹婉君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1986 年 01 期
页码:
摘要: 黄淮海地处中原,是北京、天津、济南、徐州、郑州、石家庄、西安、洛阳等大城市所在地。城市人口 2500万,农业人口 4亿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粳米的人越来越多,粳米极缺已成为城乡人民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黄淮海地区有5亿亩耕地,以旱作为主,如小麦、玉米、棉花等,但也具有发展杂交粳稻的有利因素。第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虽有5000万亩盐碱地,但对稻改事业妨碍不大,特别是引黄、引淮、引海改稻和大城市污水灌溉对发展水稻十分有利。第二,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光、温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一年二熟栽培。据商在气象局1955一1982年资料统计,该区平均总辐射量为122.2千卡/cm2,全年日照时数为4430.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年平均温度13.9℃,无霜期206天(7 0 oC),有效积温5138.4t。第三,该地区夏涝较多,秋涝严重,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600—1200mrn的50—70%,此因素对发展麦茬稻颇有利。但是,该地区发展水稻的不利因素也很多,主要是水利资源有限,地下水含量少,水库蓄水量不稳定,农业灌溉保证率低等。杂交粳稻具有耐旱、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在此地区发展麦茬稻是有前途的。几年来水稻旱种的车践证明,水稻旱种旱管比水插水管节约用水X一%,在玉米田上能浇5—6次水的条件下,都可以改种麦茬稻,一般亩产500-600斤,也有超过千斤的田块。这样作不仅调整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改善了人民的食物构成,而且经济价值比玉米提高了豆一2倍。因此,有水走水路,水少走旱路,积极发展杂交水稻是解决粳米板缺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麦茬杂交粳稻亩产800—900斤,甚至1000斤的指标,必须抓住以下几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好组合 黄淮海地区夏粮以小麦为主。麦收时间在6月 1日至 6月 20日,小麦播种时间在 9月 28日到10月 10日,这样水稻本田生育期达100—120天。因此,只能筛选生育期适宜的组合种植。另一方面,5月份气温较高,秧苗生长快,所以秧龄不能太长,一般以25一30天比较恰当。从两方面考虑,杂交粳稻组合的全生育期以13一145天为宜,生育期太短,不能充分利用当地光、温资源而产量偏低,生育期超过145天,将影Dli/J’麦适时gi种,因此,筛选生育期适宜的杂交组合是个关键。第二,要筛选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粳稻组合。该区常规稻的产量比较高,杂交粳稻要在高产的基础上再高产,因此杂种优势显得特别重要。就目前情况看,每亩增产150—200斤是可以实现的。第三,要筛选制种单产在250—300斤以上的杂交粳稻组合,每亩制种产量低于250斤,成本太高,不易推广。第四,筛选杂交粳稻组合要考虑品质。既要考虑外观品质,也要考虑食用品质,品质太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二、培育壮秧 多苗壮秧具有发根力强、早够苗、生产力高、省肥、省种的特点,因此培育壮秧已成为夺取杂交水稻高产的基础。培育壮秧有以下几项技术要求:第一,要选地势平坦、灌水方便的田块作秧田;然后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氮磷配合、干耕干作、上水平整,作到秧板上烂了松,泥肥融合为培育壮秧打好基础。第二,黄淮海地区8月上中旬9气较好,把水稻开花、授粉及灌浆期安排在这个时期是比较恰当的。因此,杂交粳稻的播种期应该在5月上中旬。第三,杂交粳稻种子成熟度不同,因此播种前应晒种2—3大,除去杂质,清水选种,用l%石灰水消毒,然后播种。第四,稀播匀播是培育壮秧的基本条件,一般每亩秧田播种量以40—60斤为宜。要求秧龄30天左右的播量为40斤左右,要求秧龄25天左右的播量为50斤左右。但当地传统习惯每亩秧田播量达250—300斤,少的也在100—150斤,因而造成秧苗素质较差。在控制掴种量的同时还要求匀播,播后再盖上一薄层肥土。第五,加强苗床管理。二叶前要湿润立苗,不要积水层;三叶期只能灌浅水,促进分班一叶一心施断奶肥,三叶期补接力肥,四叶期苗壮很多、根深,茎秆粗壮,叶片竟大,30天左右即出现3—4个分级,呈现壮秧长相;对待弱苗要加强管理,30—35大达到3个左右分率即可。第六,要适时适量追肥。一叶一心施断奶肥,每亩硫酸镇15一20中三叶一心施接力肥,每亩硫酸鳅0—25斤9移栽前施送嫁肥,每亩硫酸该15斤。 三、主攻苗架 杂交水稻每亩基本亩数相当于常规稻的/一为,它具有明显的分票优势,依靠分臻成穗。增加杂交水稻有效稳数的最好办法是促早生快发,打好苗架。因为早期低位分康成德率高,穗子大,后期高位分菜,成德率低,穗于小,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秋季“寒露风”来的早,影响水稻成熟。因此,主攻苗架的目的是要在插秧后30—40天内每亩总茎数达到30一35万。为N》到足够的低位分率,需要采取早发早够苗的技术措施。第一,在拔秧前4—5大,每亩施起身肥硫酸脚0斤。第二,根据秧龄和秧苗素质确定插秧密度。小山秧龄组,大田分集期长,基本由可少插些,每亩6—8万即个中的适当多插,每亩8一12万苗;大iii分缓期短,要多插,每亩12—15万苗为好。第三,书上移栽,可以减少根、叶的伤害,对早生快发十分有利。第四,浅插秧苗易返青、易活茵,插秧深度以0.5一正.0寸为宜。第五,插秧后要适当灌深水,有助于扶苗;秧苗成活后要薄水勤灌,促进发根分素。第六,早施分率肥促进早分孽。一般插秧后5—7天,每亩施硫酸铰20—25斤。第七,要查苗促控。当总茎数达到30—35万时,这是丰产苗架,如果总茎数在30万亩以下,要及时采取攻苗措施;如果总茎数超过35万苗,要采取控制措施。 四、攻足穗数 杂交粳稻打好苗架之后,就进入中期管理阶段,即幼穗分化到齐穗阶段。这一阶段的要求是根系扎的深,植株长的稳,既要攻大率,又要攻大穗。当每亩总茎数达到30一35万时,就要及时分次烤田,但不要重烤。由于这时黄淮海地区往往是雨季,烤因很困难,因此需要排水晾田。烤田之后,如果每亩总茎数达不到要求或禾苗长势不佳,可立即施促花肥,促进小穗颖花分化,形成大穗,一般每亩施硫酸铰10—15斤。由于杂交稻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生长很迅速,对水、肥要求迫切,因此要及时灌水和施肥,起初要小水勤灌,孕穗和扬花期要增加灌水量,保持水层。在幼穗分化的二期末至三期初,应施保花肥,对一般田块,要促花肥和保花肥生重。对苗架好的田块以保花肥为主,在幼穗分化的三期末至四期初,施肥效果好,每亩施硫酸铰20斤左右为宜。采取以上技术措施,杂交粳稻每亩有效穗可达到18—20万穗,丰产田可达20—25万穗。 五、提高千粒重 黄淮海地区对水稻前期管理比较重视,但对后期管理重视不够。出为获得杂交水稻的高产, 2/3—4/5的营养物质米源于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特别是剑叶、倒二叶、倒三叶。为了保好叶,必须养好根,这是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关键。提高千粒重的措施是:第一,湿润灌溉。杂交水稻穗子大灌浆时间长(40一/15大),尽管后期根系活力衰退,但仍然需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空气,因此必须浅水勤灌,以湿为主,过早停水或淹水都是有害的。第二,根外追施微量化肥,可以加速灌浆过程,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在开花末期至灌浆初期,每亩用尿素1—2斤、磷酸二氢钾2—3两、加硼肥3两、加水100斤,喷施2—3次为宜。采取以上技术措施,杂交水稻的千粒重可以达到25—26克,高者可达27克以上;结实率可以达到80—85%,高者可达85—90%以上。 六、杂交水稻旱种旱管 黄淮海地区水源不足是限止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水稻主要分布在黄河、海河、淮河等流域和大城市郊区有污水和井水的地区,以及有水库蓄水的地区,种植面积2200万亩,占耕地面积4—6%。但黄淮海地区可以利用夏涝和秋雨,在有一定水利条件如玉米能浇5—6次水的地区,应积极推广杂交粳稻的旱种旱管。如1982—1984年河南省推广水稻旱种50万亩,平均亩产550斤左右,丰产方亩产可达千斤。北京、天津、山东和河北的水稻旱种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最近几年,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过益先对水稻旱种技术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和成熟。第一,选择全生育期110一120天,顶上能力强,后期对“寒露风”不敏感,丰产、抗病、优质的新组合或新品种。第二,适时播种。小麦收后播的愈早愈好,最迟播种期不能超过 6月 10—15日。第三,杂交稻每亩播量10—15斤,播深2—3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保墒。第四,消灭杂草做到一次全苗。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25%除草醚 1斤加水150斤或用50%杀草丹乳剂0.3斤加除草醚乳剂0.8斤加水150斤,均匀喷洒地面进行土壤封闭,有效期25—30天,能起到杀草作用。如果第一次杀草不彻底,可在水稻分率期喷40%二甲四氧水剂0.3斤加50%杀草丹乳剂0.3斤对水120斤。第五,浇好底墒水是一次全苗的关键。这次水最好和麦黄水相结合,麦收以后马上抢茬播种,如果底墒不足可浇蒙头水,但要及时破除板结,以利出苗。第六,要重视分菜水、幼穗分化水、减数分裂和抽穗灌浆水。第七,水稻旱种旱管施肥每亩以20—24斤纯氮为宜,分别在2一3叶期、5一6叶期、抽穗前、齐穗期结合灌水进行施肥。 黄淮海地区主要水稻病害有稻瘟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曲病、由叶枯病。可用富士 1号、 40%异稻净600—800倍液防治稻瘟病;可用多菌酮和稻丰灵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可用代森按防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愈来愈普遍,除用农药防治外,采取农业措施也是有效的,如烤田,控制氮肥施用量等。主要的水稻虫害有二化螟、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叶蝉等,可用25%杀虫眯和稻丰灵进行防治。黄淮海地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几项措施@陈建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郑学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尹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曹婉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勿需大田制种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作者:陈建三
关键词:
-
一个植物无性生殖遗传规律的发现
作者:陈建三
关键词:水稻;无性生殖;群体分离;固定杂种;二倍体孤雌生殖;珠心胚生殖
-
植物杂种优势育种途径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三
关键词: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双重杂种优势育种;植物
-
水稻84-15细胞胚胎学的研究
作者:陈建三;赵世绪
关键词:珠心原胚,合子幼胚,多胚现象
-
无融合生殖杂交稻——三培占一号
作者:陈建三;周耀明;刘云发
关键词:
-
水稻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及其机理研究
作者:陈建三;陈义昌;申丽
关键词: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系统分离,系统遗传
-
中无超级稻系列品种的选育
作者:陈建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