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慧珍

作者: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许兰杰;董薇;牛永光;张海洋;刘学义;方宣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含量;遗传分析;QTL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09 期

页码: 1372-13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以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 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苷、黄豆苷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异黄酮总含量分别受4、4、2、3、2和2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检测到44个与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相关的QTL,与大豆苷、染料木素、黄豆苷元、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异黄酮总含量相关的QTL分别有10、9、4、7、8和6个。连续2年分别检测到与大豆苷、染料木苷、黄豆苷元和异黄酮关联,分别位于标记区间satt430~satt359、satt038~satt570、satt197~sat_128和satt249~satt285的稳定表达QTL,可尝试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荚数垂直分布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杜晶,李文霞,董全中,王萍,苏代群,孙明明,宁海龙,李文滨. 2019

[2]对大豆耐萎蔫材料PI471938根系和地上部的性状鉴定、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吕彩霞,郭建秋,王英,冷建田,杨光明,侯文胜,吴存祥,韩天富. 2010

[3]大豆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陈华涛,陈新,喻德跃. 2011

[4]大豆对SMV 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 郭丹丹,陈海峰,杨中路,单志慧,朱晓玲,陈水莲,周新安,周蓉. 2012

[5]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梁慧珍,李卫东,曹颖妮,王辉. 2006

[6]青花菜茎粗性状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虞慧芳,戚自荣,陈纪算,王建升,盛小光,赵振卿,沈钰森,顾宏辉. 2019

[7]水稻穗顶部退化突变体L-05261的遗传分析. 高素伟,张玲,毛毕刚,王久林,程治军,万建民. 2011

[8]黄瓜子叶再生频率QTL定位分析. 王烨,顾兴芳,苗晗,张圣平,李艳玲,黄三文. 2013

[9]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主效QTL的精细定位. 农保选,秦碧霞,夏秀忠,杨行海,张宗琼,曾宇,邓国富,蔡健和,李战彪,刘丕庆,李丹婷. 2019

[10]大豆品质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位艳丽,余永亮,练云,王树峰,王庭峰,梁慧珍. 2010

[11]低磷胁迫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苏辉,李志刚,宋书宏. 2009

[12]两个大豆开花期QTL定位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王涛,杨春燕,赵青松,闫龙,肖付明,智海剑,张孟臣. 2013

[13]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王庭峰,巩鹏涛,方宣钧,刘学义,赵双进,张孟臣,李卫东. 2008

[14]2009年大豆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 李文滨,赵雪. 2010

[15]多环境条件下大豆蛋白质含量稳定性QTL分析. 王琳琳,刘春燕,姜振峰,姚丙晨,沈岩茹,马占洲,辛大伟,韩雪,李涛,胡国华,陈庆山. 2014

[16]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抗性鉴定以及抗病相关QTL定位. 魏玮,张艳娇,李长育,王锦辉,孙宇峰,康青林,郭庆东,尹振功,常汇琳,蒋洪蔚,刘春燕,王囡囡,辛大伟,武小霞,陈庆山. 2018

[17]大豆单株荚数QTL定位及整合. 杨玉花,白志元,张瑞军,卫一超,卫保国. 2019

[18]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生育进程稳定QTL定位. 宁海龙,庄煦,杨畅,方艳龙,王萍,李文滨,薛红,李文霞. 2017

[19]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油分含量的QTL分析. 田雨,王艳殊,张佳楠,许世超,董全中,李文滨,李文霞,宁海龙. 2020

[20]大豆荚粒性状的QTL分析. 张维耀,王金星,宗春美,付春旭,王茂青,孙艳杰,胡国华,陈庆山.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