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磺隆降解菌Staphylococcus sp.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与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卫松

作者: 赵卫松;徐莉;邱立红;郭庆港;鹿秀云;李社增;王培培;张晓云;马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噻吩磺隆;葡萄球菌属;降解特性;降解途径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17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585-5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富集培养技术从磺酰脲类除草剂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降解噻吩磺隆的细菌,命名为ZWS13.经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采用HPLC研究了初始底物浓度、温度、接种量、pH等因素对菌株ZWS13降解噻吩磺隆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WS13对噻吩磺隆的降解具有较广的底物浓度范围,在7 d内对初始浓度5.0~100.0 mg·L~(-1)噻吩磺隆的降解率达到60%以上;菌株ZWS13降解噻吩磺隆的较适pH为8.0,较适温度为40℃,较适接种量为1%;其中,菌株培养温度为40℃时,菌株在10 d内对50.0mg·L~(-1)噻吩磺隆的降解率达到99%以上.降解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对烟嘧磺隆、吡嘧磺隆和甲磺隆亦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采用HPLC-MS分析确定了菌株对噻吩磺隆的5个降解产物,推测菌株对噻吩磺隆的降解途径主要为磺酰脲桥C—N键的断裂、脱甲基作用或脱酯作用的甲基丢失及三嗪环的开裂.研究表明,菌株ZWS13能够有效地降解噻吩磺隆,具有生物修复噻吩磺隆污染的潜力.

分类号: X172

  • 相关文献

[1]异菌脲降解菌Y-19的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潘虎. 2024

[2]除草剂草甘膦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王军华,王易芬,陈蕾蕾,周庆新,杜方岭. 2016

[3]烟嘧磺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赵卫松,邱立红,郭庆港,李社增,马平. 2016

[4]二苯醚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李磊,胡海燕,田菲菲. 2023

[5]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吴红萍,郑服丛. 2007

[6]一株丁草胺降解菌BTC-3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马吉平,陈庆隆,王洪秀,姚健,陈柳萌. 2015

[7]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吴红萍,郑服丛. 2008

[8]甲基对硫磷降解菌PF3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许育新,冯昭中,陆鹏,张隽,李顺鹏,黄星. 2009

[9]胡麻田施用噻吩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 王玉灵,许维诚,胡冠芳,岳德成,牛树君,赵峰,付克和. 2022

[10]砜吡草唑·噻吩磺隆对大豆-玉米间作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 柏振东,李皓,柏浩东,万远会,刘娜,刘都才,李祖任,金晨钟. 2024

[11]黑龙江省春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研究. 周晓东,邵立刚,马勇,王岩,李长辉,车京玉,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 2009

[12]噻吩磺隆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行为. 李新安,赵华,李广领,陈锡岭. 2012

[13]噻吩磺隆防除玉米和大豆田间杂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黄春艳,陈铁保,王宇,黄元巨,丛林,朴德万. 2004

[14]SPE-HPLC法检测噻吩磺隆在北京棕壤土中的消解. 程燕,杨柳,赵波,任佳辉,潘立刚,张志勇,杨宝东. 2015

[15]噻吩磺隆对苘麻的活性测定及对大豆的选择性试验. 王义生,徐研,董珈奇,苏前富,张伟,付蕾,李洪来. 2017

[16]噻吩磺隆与2,4-D异辛酯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马勇. 2013

[17]黑龙江省春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研究. 马勇. 2009

[18]宝收75%干悬浮剂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张玉婷,郭永泽,刘磊,宋淑荣,邵辉. 2008

[19]苯甲酸降解途径及转化生产粘康酸的研究进展. 黄艳燕,李检秀,郭铃,李亿,王青艳,陈东,杜奇石,黄日波. 2014

[20]溴苯腈降解菌株Pseudomonas sp.BX-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刘孝永,赵双枝,辛雪,杜方岭,孙华,王未名,王易芬,陈蕾蕾,周庆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