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短须螨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雪芬

作者: 陈雪芬;殷坤山;胡宏基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1985 年 02 期

页码: 17-28

摘要: 茶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 Donnadieu)是茶树上一种重要害螨。寄主范围广,能为害45科120多种植物。全年发生7代。以雌成螨在表土下根颈部越冬,但在我国南方茶区则无明显的滞育现象。螨体和卵多分布于茶树中、下部,以成叶或老叶的背面居多。雌、雄性比约2000∶1,以行孤雌生殖为主,也可行两性生殖,后代绝大多数为雌螨。雌成螨平均寿命为35—46天,长的可达6个月,平均产卵量35—40粒。在杭州地区,每年4月份平均气温上升至10—15℃时开始出蛰;24—30℃为适温范围,8月中旬—9月中旬,当旬平均气温高于24℃、降雨量小于40毫米、日照时数在60—100小时,20—30天后常会出现发生高峰,全年一般有两个高峰;平均气温低于17℃时,雌螨陆续进入滞育阶段。秋茶结束后(10月中旬)进行清园,并喷施0.5°Be 石硫合剂,可以有效地消灭越冬雌螨。发生高峰期之前(7—8月份)喷施棉油皂50倍液(暂订安全间隔期7—10天)、50%普特丹(三环锡)4000—6000倍或20%双甲眯1000倍液(暂订安全间隔期15天)对螨和卵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